新史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中国国家图书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台湾故宮博物院 甘肃省图书馆 青海报纸全文库 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 中华寻根网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 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 韩国历史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妇女杂志 台北中央图书馆 北京大学 长治图书馆 日本汉籍资料库 上海图书馆 光明日报社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浙江大学 香港公共图书馆 法国国家图书馆 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首都图书馆 日本东京大学 天津图书馆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德国巴伐利亚国立图书馆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 新南威尔士大学 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 莱斯大学方德伦图书馆 苏州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 清华大学 华侨华人历史文献档案馆 早稲田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 牛津大学图书馆 辅仁大学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郑州图书馆 日本京都大学 江苏地方资源共享平台 妇女新知基金会运动史料 中国佛教寺庙志数位典藏 EastView 日本琉球大学附属图书馆 唐河县图书馆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图书馆 哥伦比亚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南昌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 加州伯克利大学 长崎大学图书馆 华中师范大学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 河南大学 南京出版社 市立米泽图书馆 奈良女子大学 山东大学 大英图书馆 韩国国立图书馆 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 西南政法大学 洛阳市图书馆 哈佛燕京图书馆 德国国家图书馆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南京图书馆 泸州市图书馆 横浜市立大学 中山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东京国立博物馆 柏林国家图书馆 日本大阪大学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井冈山大学 四川大学 日本学习院大学 武汉大学 宁波大学 吉林大学 保留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康奈尔大学 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 兰州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东京海洋大学 北京大学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日本地理空间信息管理局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茨城县立图书馆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 广西教育出版社

81、 08卷4期 A Study of the Han Family from Zhen-ding in the Sung Dynasty 1997

The Han family was an aristocratic family developed from an ordinary family of the populace The various problems manifested during its rise and fall were quite representative This family rose by means of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here...

新史学

更多: 京东 万方数据 籍合网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维普网 国图▪文津 新华文摘 全国报刊索引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国图 中国县志大全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Worldcat 孔夫子旧书网

83、 18卷2期 消失的憤怒──日治晚期藤澤的原住民心理學實驗 2007

昭和十年到十三年 臺北帝大心理學教室助手藤澤茽以臺灣原住民為對象 進行一個憤怒的社會心理學實驗 其實驗假設認為原住民心理「孩童似的」且「感情中心」 容易出現憤怒的爆發 然而藤澤茽最終未能證明其假設 所有接受實驗的原住民都未出現憤怒的發作 <br />以藤澤茽就此實驗發表的論文與雜記為對象 本文將其放在殖民脈絡中予以批判性的檢視 據此論證心理學者對於原住民心理的研究與論述 並不只是一種知識興趣 同時也是殖民政治的一環 就藤澤茽的實驗而言 其選擇憤怒為研究對象 反映出...

新史学

更多: 京东 知网万方 中国县志大全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全国报刊索引 维普网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国图 Worldcat 上海图书馆 新华文摘

84、 18卷4期 以學術為一生志業──追念歷史學者康樂先生(1950. 9. 23~2007. 10. 26) 2007

以學術為一生志業──追念歷史學者康樂先生(1950 9 23~2007 10 26) ...

新史学

更多: 京东 新华文摘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国图 知网万方

85、 20卷4期 上下泰山──中國民間信仰政治中的碧霞元君(約公元1500年至1949年) 2009

泰山娘娘(也稱碧霞元君)是華北地區主要神仙之一 自明至清受到朝廷相當多的贊助 其地位幾乎與天后相媲美 不過 有些文人墨客對她的真實性有所質疑 也對她受到朝廷和老百姓的尊崇漠不關心 或持敵對態度 在清代 文人的懷疑態度日益顯著 而且以編寫文章與小說等方式予以批評譴責 隨著這些批判日益傳播 使得原本崇拜她的菁英信徒轉為不公開地膜拜或者完全放棄 信徒祈求回報的內容日益狹窄和個人化 而且在北京和天津地區之外 信徒群體日趨單一化(女性和貧民) 隨著泰山娘娘社會基礎的變化 其形象也有所變...

新史学

更多: 籍合网 国图▪文津 维普网 中国县志大全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京东 知网万方 新华文摘 全国报刊索引

86、 21卷2期 女子與小人可談道──楊甲仁性命之學的日用場景 2010

清初四川儒者楊甲仁(約1639-1718) 是一位少為人知的清初儒者 他的思想承繼明代陽明心學 強調於內在心體上做工夫 且極力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踐 並將其平日學思實踐的經歷形諸筆墨 為我們留下許多生動的紀錄 透過他的著作 愧菴遺集 我們可以看到晚明陽明心學在清初士人、商人、胥吏、僮僕、婦女中被認真講論、付諸實踐的情形 難得的是 楊甲仁披露了自己在日常生活瑣事上落實性命之學的點點滴滴 尤其他與側室周氏、僕人長壽之間講道問答的細節 以及他個人強烈支持女人和僕人能夠平等追求儒家性命...

新史学

更多: 京东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中国县志大全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88、 13卷2期 中古基督教之正統與異端(451-1418) 2002

本文從政治、思想、及宗教的角度 探討中古時代基督教正統與異端之爭 主題雖然是有關教義闡釋之爭辯 但勝(正統)、負(異端)之關鍵 往往深受客觀環境的影響 諸如:城市的興起、教會的改革、知識分子之湧現、及其與俗世王侯和教廷的關係等等 ...

新史学

更多: 维普网 全国报刊索引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中国县志大全 京东 国图▪文津 新华文摘 Worldcat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国图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89、 23卷3期 梅蘭赫通為馬丁路德所寫的第一篇傳記 ── 近代初期宗教史與史學史的考察 2012

面對後現代史學帶給現代歷史書寫的挑戰與衝擊 重新檢視 Leopold von Ranke (1795-1886) 所倡導的「科學史學」及「史料學派」究竟存在哪些問題 是最關鍵的 而 Ranke 史學著述的觀點則又與新教史學的成立息息相關 因此 如何返回新教史學的根源 確實認識 Ranke 史學所憑據的思想根源 便成為思考如何突破後現代史學帶給現代歷史研究困境最重要的工作 本文便是藉由探討梅蘭赫通 (Philipp Melanchthon, 1497-1560) 為馬丁路德所寫...

新史学

更多: 国图 维普网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全国报刊索引 新华文摘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万方数据 中国县志大全 Worldcat

90、 14卷2期 荔枝的歷史 2003

荔枝的歷史 是人吃荔枝的歷史 也是荔枝與吃荔枝人的歷史 荔枝在傳統中國古典文獻裡現身次數之多、載記內容性質之廣 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討論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的先人會對這種果物特別有興趣、特別有感覺 荔枝對於先民的吸引力究竟在哪裡 而這樣的興趣、感覺、吸引力又是如何能夠跨越時間而在史料上展現「存續不絕」的情狀 事實上 這些問題 可能單獨無解 還必須結合自然環境、物種特性、食用方式、保存技術、運輸工具、價值判斷這種種自然、人為因素共同探討之後 才能有比較適切的答案 這樣的研究取向 別個...

新史学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新华文摘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籍合网 京东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Worldcat 中国县志大全

91、 13卷4期 日治時期臺灣地區的疾病結構演變 2002

本文的目的在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地區疾病結構的轉變 我們認為醫學知識的進步與衛生措施普及 應該和疾病結構的改善有一定的關係 另一方面 根據流行病學轉型發生之時點與內容推估 經濟條件與可獲得醫療資源的多少 對死亡率之變化有逐漸升高影響力的趨勢 據此 衛生措施到一九二 年代左右對臺灣人死因結構變化仍屬重要的影響 但社會經濟條件和有效醫療資源的投入 則可能對一九三 年以後的疾病結構產生較大的作用 簡言之 日治時期臺灣地區疾病結構的改變 並非完全奠基於醫藥的進步 舉凡經濟成長、個人所得變...

新史学

更多: 全国报刊索引 上海图书馆 Worldcat 新华文摘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92、 14卷1期 古代中國體系的摶成── 關於許倬雲先生「中國體系網絡分析」的討論 2003

<span style="font-family:新細明體;font-size:16px;text-align:justify;background-color:#ffffff;">許氏中國體系網絡分析的主旨是瞭解「中國是如何逐步形成為一個整合的大體系 」為了探討這個課題 援用並改造華勒斯坦「近代世界體系分析」與日本學者木村正雄的「農地開發論」等空間分析架構 以市場經濟為主軸 建構中國體系網絡分析的宏觀架構 由於華勒斯坦、木村正雄的論點都源自馬克思學說 許氏排除華...

新史学

更多: 国图▪文津 新华文摘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全国报刊索引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维普网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中国县志大全 Worldcat

93、 14卷2期 轉型時代中國烏托邦主義的興起 2003

本文旨在探究烏托邦思想 在近現代的轉型時期(1895-1925)興起的過程 它興起的背景是轉型時代的兩個語境:(1)雙重危機:傳統政治秩序解體的危機與文化基本取向脫序危機;(2)傳統思想的嬗變與西方文化流入的互動 烏托邦思想在這時期的發展可分為兩型:軟型與硬型 前者以康有為與胡適為代表 後者以譚嗣同、劉師培與李大釗為代表 全文即環繞對此二型的分析而展開 認識轉型時代烏托邦思想的興起是認識整個近現代烏托邦思想發展的基礎 ...

新史学

更多: 中国县志大全 国图 Worldcat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新华文摘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万方数据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全国报刊索引 国图▪文津 维普网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94、 24卷3期 日治時期新竹地區招贅現象的歷史人口學分析 2013

本文以同一鄉鎮之間近距離的招贅婚姻為統計數據來源 從日治時期竹北、北埔、 峨眉等三地戶籍資料庫裡 擷取92件招贅紀錄中詳載兩造家庭的對應資料 將有利於我們觀察招贅當事人的生命史及其家庭的內部情況 結果發現招贅女家在社、經地位上 仍略高於被招的男性一方 招贅之際 男、女當事人在出生序、手足與父母情況 呈現相反的趨勢 招贅婚姻的離婚率雖較正規婚姻 ( 大婚 ) 高 但生育率卻與大婚不相上下 而且贅婿在子嗣獲取上 仍佔有優勢 其次 贅婿仍可期待日後攜妻、子自岳家獨立門戶 以改變因被...

新史学

更多: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中国县志大全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95、 14卷3期 十六世紀英格蘭女性統治的建立 ──以女王為主體的探討 2003

本論文探討英格蘭第一位女王瑪麗一世(r 1553-1558)與其後的伊莉莎白一世(r 1558-1603)在位期間 如何透過制度、儀式、和政治語言 塑造女性統治的合法性與正當性 兩位女王當時在政治權力上均面臨雙重的挑戰:一是王位繼承權受到質疑;二是社會對女性擔任統治者所存有的不確定感與不安感 本論文的中心即在回答兩位女王本身如何回應以上兩個挑戰 並比較兩人的解決之道 從瑪麗女王的作為可以發現 她選擇以確認身分的合法性為主軸 再藉由婚姻建立「聯合統治」的模式 並由此在制度上確立...

新史学

更多: 知网万方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籍合网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中国县志大全

96、 19卷3期 事件回歸之後,歷史如何書寫事件? 2008

本文從歷史理論的觀點 探討七 、八 年代在法國興起的事件回歸運動以後 歷史書寫事件如何可能 (歷史)敘述事件預設著一個雙重性:本體論的可能性 有一個事件發生;以及認識論不可能:無法完全掌握發生了什麼 但是 事件並非存在 也沒有任何存在的狀態 它僅是一個存在的補充 一種非存在 事件做為一個事件 它的特異性以及不可重覆性 使它不可理解 不可言語或再現 超越任何可思考的 甚至任何可想像的 面對事件 語言變得無能 挫敗 無法訴說事件 而命名則是第一個挫敗的開始 然而 訴說事件的不可能...

新史学

更多: 国图 新华文摘 知网万方 京东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中国县志大全

97、 15卷1期 西周貴族土地的取得與轉讓 ──兼談西周「王土」的概念與實質 2004

本文以西周銅器中與土地問題相關的銘文為主要材料 將之與傳世文獻進行綜合討論 建構出西周貴族土地取得與轉讓的總體樣貌 並以此為基礎進而討論西周「王土」的概念與實質 文中除在封建、冊命、賞賜等方面將銘文與文獻進行參證、互補的討論外 並就銅器銘文中幾個具爭議的語詞、土地交換銘文與古代契約的關係、土地交換程序等問題進行探討 ...

新史学

更多: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全国报刊索引 上海图书馆 国图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维普网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中国县志大全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新华文摘

98、 24卷4期 儒家子,道者師 ── 金元之際全真教團中的入道士人 2013

金元之際 華北社會結構發生顛覆性變化 士人失去了原本作為國家和社會精英的群體優勢 大量士人加入全真教成為當時一個顯著的社會現象 本文以「入道士人」指涉這一特殊群體 從日常生活方式和社會關係的角度考察他們在「儒家子」 和「道者師」兩種社會、文化角色之間的延續和互動 首先 入道士人作為 「 儒家子」的某些典型行為模式在全真教宮觀生活中得以延續 如讀書、寫作、教育等 其次 入道士人作為兼具儒道經典知識的 「 道者師 」 在金元之際北方社會的學校教育發展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一方面 李...

新史学

更多: 国图 上海图书馆 京东 知网万方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维普网

99、 24卷4期 名勝志或旅遊書 ── 明《西湖遊覽志》的出版歷程與杭州旅遊文化 2013

刻書的地域性是出版史研究中的重要議題 要釐清各區域出版文化的特質 或應由與一地文化特性緊密相連的出版類型出發 本文即希冀透過分析明代中後期於杭州刊印的 西湖遊覽志 相關刊本 從參與編撰、出版、和閱讀者的角度 探討刻印書籍和旅遊文化間相輔相生的關係 杭州本為歷史名城 緊鄰的西湖則是備受喜愛的旅遊勝地 在明代興起的地志和旅遊主題之書寫風潮中 田汝成的 西湖遊覽志 不但是第一本專以西湖為題者 且刻意標舉出遊覽之名 該書不但對後世西湖志書與小說的撰述影響深遠 在明代也不斷被重新編輯、...

新史学

更多: 统计年鉴分享平台 国图▪文津 万方学术-重庆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新华文摘 万方数据

100、 25卷1期 宋儒楊時在明代從祀孔廟的歷程及其時代意義 2014

本文從地方請祀和朝廷議祀孔廟人選的互動角度 重建了楊時在明代從祀的歷程 藉此說明地方社會現實需求和道統敘事文本的變動對朝廷孔廟議案的影響 楊時在明代從祀的歷程可以正統十三年、成化元年、弘治八年三次請祀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次請祀由福建地方官發起 但未被朝廷重視 事情無果而終 第二次請祀發起者是浙江蕭山籍學者魏驥 他因在家鄉主持興修湘湖水利 選擇以推動湘湖附近「楊長官祠」祀主楊時入祀孔廟的方式 來爭取政府對湘湖工程的支持 魏驥憑藉其個人威望和廣泛人脈 促成楊時獲得在家鄉設專祠祭祀...

新史学

更多: 籍合网 新华文摘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国图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全国报刊索引 World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