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幼幼集成 · 序

裘序 余读太史公书而叹越人之善乎方也 邯郸贵妇人则治妇人 周贵老人则治老人 秦人爱小儿亦即治小儿 其施屡变 然其所奏亦并效 何哉 盖古者卜筮、医药皆有专官 世授其业 不迁而为良 苟能专其传、精其意 通知其理而无所惑 则妇人、孺子、老幼之各得其治 吾以为虽不必越人可也 后世专业既失 凡其治方术者 又不能精而多通 由此 妇人、丈夫之与小儿 始各为分科 而小儿之中又有所为疹者、疳者、惊风者、疮疡者 与夫他疾多端之分部 庄子 所云∶道为天下裂者 非耶 然世之为小儿医者 虽习其书、用其...

更多: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国图

82、 幼幼集成 · 卷二

[卷二] 胎病论 儿之初生有病 亦惟胎弱、胎毒二者而已矣 胎弱者 禀受于气之不足也 子干父母 一体而分 而禀受不可不察 如禀肺气为皮毛 肺气不足 则皮薄怯寒 毛发不生;禀心气为血脉 心气不足 则血不华色 面无光彩;受脾气为肉 脾气不足 则肌肉不生 手足如削;受肝气为筋 肝气不足 则筋不束骨 机关不利;受肾气为骨 肾气不足 则骨节软弱 久不能行 此皆胎禀之病 随其脏气而求之 所谓父强母弱 生女必羸;父弱母强 生儿必弱 故小儿有头破颅解 神慢气怯 项软头倾 手足痿软 齿生不齐 ...

更多: 上海图书馆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83、 幼幼集成 · 卷六

[卷六\万氏痘麻] 成实证治歌 (凡二十一首 共二十六方)起发之时渐作脓 毒随脓化语无凶 或成空壳兼清水 毒瓦斯留连虑晚攻 凡痘疮自起发之后 血化为水 水化为脓 至此脓已成 毒已化矣 饮食如常 不亦吉乎 若当起发 壳中出清水 此气至而血不随也 治之当益其荣 宜四物化毒汤 或内含清水 平塌不起 此血至而气不随也 当益其卫 宜保元化毒汤 或窠囊浮肿 中含清水 如水泡之状 此气血俱虚 不能制毒 反为毒逼 渐变痒塌 治之当托其毒 固其荣卫 使无痒塌 以十全化毒汤主之 亦有饮食如常 ...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籍合网 国图▪文津 京东 国图

84、 幼科切要 · 序

序 夫医者意也 谓以己之意迎合伊芳之病也 故善医者必待望闻问切而后详理开方 此古今一定不易之理也 盖幼稚小儿 天真浑噩 无识无知 肌肉莹澈 脉络分明 其病不过风寒暑湿燥火 饮食停聚而已 举目可见 岂如壮者之人或因酒色过度 或由思虑受伤之纷纭杂沓 难为措手哉 故观其面色 闻其啼声 即可知其病之所从来 与夫药之所宜用 而无毫厘或爽也 无如世之庸医 不察夫体属婴孩 一染微 并不细心体贴 概以惊风险剂投之 往往有误 不知实而误补 不过增病 虚而误攻 不可救药 故全生者少而垂毙者多矣 ...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国图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京东

85、 幼科发挥 · 卷之三

[卷之三] 脾经主病 脾主困 实则日晡身热饮水 虚则吐泻生风 实则泻黄散三黄丸泻之 虚则益黄散异功散小建中汤调元汤肥儿丸补之 泻黄散 治脾热弄舌 藿香叶(七钱)山栀仁(二两)石膏(五钱)防风(四两)上锉 蜜酒炒微香 碾为末 水煎温服 益黄散 治脾胃虚冷 陈皮(一两)青皮诃子炙甘草丁香(各二钱)上为末 水煎服 量大小加减 治脾胃寒湿太甚 神品之药也 以补脾胃之虚误矣 病非呕吐泻痢清白 不可服也 东垣云 丁香辛热助火 火旺土愈虚矣 青橘皮泻肝 丁香大泻肺与大肠 脾胃实当泻子 今...

更多: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86、 幼科发挥 · 卷之四

[卷之四] 疟 疟疾不问新旧 并宜服平疟养脾丸 此家传秘方 治有三方初截中和末补初治法初起有外因者 不问风寒暑湿之邪 并宜香苏散加紫苏香附陈皮甘草 外加常榔乌梅 于发日五更时服 得吐为善 盖吐中即有发散之义 不复作矣 有内因饮食不化 积而成痰 痰变为疟 宜平胃散加常山乌梅槟榔 临发日五更服 或吐或下 痰积悉除 不复作矣 有不内外因者 客忤中恶 梦寐颠倒成疟者 此邪疟也 宜四圣丸加家传斩鬼丹主之 人身荣卫之气 昼则行阳二十五度 夜则行阴二十五度 故疟之昼发者 邪在阳分易治 宜...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国图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籍合网 国图▪文津

87、 幼科折衷 · 凡例

——是编之作 因幼科诸书 非偏寒偏热之误 便喜补喜泻之殊 予故僭而折衷之 因命曰 幼科折衷 ——凡诸病总论 皆采 内经 要旨以为提纲 继之以历代名医可法之语 间或附以己意成篇 亦从本来 非臆说也 ——每论之首 录旧人总括四句 使后学临症时 便识其概 其向缺者予自补之 词虽鄙俚 但便诵习耳 ——论首脉法 皆采王叔和 脉经 要语 本经缺者 则于历代名医诸书 采其可法者 以附录之 其一、二岁未可论脉 则有三关指脉形 在下卷“脉法”论内 ——论首诸方 大概某病用某药 故止录诸方 为...

更多: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88、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 序

妇人乃众阴所集 常与湿居 贵乎血盛气衰者也 血盛气弱是谓之顺 顺则百病不生;血衰气盛是谓之逆 逆则灾病生焉 且妇嗜欲多于男子 而生病倍于丈夫 及其病也 比之男子 十倍难疗 尤不可不考 若是四时节气 喜怒忧思 饮食房劳为患者 悉与男子同也 凡妇人之疾 多因月经不调 变生诸症 经候如期为安 或有衍期 审虚实、寒热而调之 先期而行者 血热故也;过期而行者 血寒故也 热则清之 寒则温之 然不可不察其有无外邪之症 或有寒热而后投药 且经行之际与产后一般 调理失宜 其病不浅 若被惊则血...

更多: 上海图书馆 京东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89、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 正文

求子 论曰∶夫天地者 万物之父母也 阴阳者 血气之男女也 夫有夫妇则有父子 婚姻之后则有生育 育者 人伦之本也 且男女之合 二情交畅 阴血先至 阳精后冲 血开裹精 阴外阳内 阴裹阳精而男形成矣;阳精先至 阴血后参 精开裹血 阳外阴内 阳精裹血而女形成矣 若夫受形之易者 男女必当其年 男子八岁 齿更发长 二八而精血溢 女子七岁 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 乃是阳中之阴也 阴中之阳也 男子三十而娶 女子二十而嫁 欲其气血充实 然后交合 故交而孕 孕而寿 倘若婚嫁不时 其气早泄 未完...

更多: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京东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90、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序

萧序 唐孙真人着千金要方 谓生民之道 莫不以养小为大 若无小卒不成大 故孙氏方先小儿而后丈夫耆老 实崇本之义 譬夫良苗嘉植 初生之日 不克培其根本 去其蝥贼 鲜有不夭折者 即幸而长成 其华实亦必不茂 则小儿科之急需讲求 洵医林之先务也 惟小儿气质微弱 有病每不能自为陈说 故医家目为哑科 最不易治 习是科者 必先于天时之寒暖 地势之高下、以及人身十二经脉之环周 奇经八脉之起止 三百六十五穴之部位 平日了然于心 临证复察色听声 反复推求 始能洞悉病情 而不致偾事 故尚书谓保民如保...

更多: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京东

91、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卷六

[卷六\惊痫别论] 惊痫切牙 小儿惊痫发搐 有切牙不休 及未发、发过时亦常切牙者 予在行朝 有李统制一子 病证如是 遂请众医询治 有言是惊入于肾者 此乃乔岳汉东王先生歌中睡里切牙惊入肾之句 其意谓牙为骨 骨入肾 故以言之 此常流无据语也 古书无有 亦无惊入肾之理 果用药无验 今详校其证 特为明之 乃足阳明之病也 足阳明为胃之经 起鼻交额 循鼻外 入上齿中 还出侠口 环唇 下交承浆 过颐后 出大迎 循颊车 且发搐为风 风属木 胃属土 木能刑土 是以牙齿受风则痒 颊车邪干则紧 ...

更多: 知网万方 京东 国图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籍合网

92、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卷十一

[卷十一] 八痢论 小儿气血怯嫩 脏腑软弱 因触冒风寒 饮食冷热 以邪干正 致脾胃不和 凝滞停积 蕴毒结作 或水谷不聚 或脓血纯杂 变而为痢 其候有八 一曰水谷痢 谓便下粪稀 薄而不聚 快痢出易 水谷不化也 然虽是泻便时 亦觉里急后重 故为痢也 二曰冷痢 调便下纯白脓也 三曰热痢 谓便下纯赤血也 四曰滞痢 谓便下脓血相杂也 五曰积痢 谓有积伤为痢 浸久或瘥而复发也 六曰疳痢 谓患疳瘠而下痢也 七曰蛊痢 谓如蛊毒 下紫黑血 或如赤豆汁 或如鸡鸭肝片也 八曰休惜痢 谓下血黑黯中...

更多: 国图 京东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93、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卷十三

[卷十三] 诸虫论 经言人脏腑中有九虫 内三虫偏能发动为病 人脏腑实强 则不能为害 若脏腑虚弱 则随虫所动而生焉 故经亦别立三虫之名 一曰蛔虫 (又曰长虫)居胃脘之间 动则令儿吐青白沫 或吐青水 心腹刺痛 若虫贯心者即死 二曰蛲虫 居洞肠之间 多则发动为痔蚀 疮疥痂癞 三曰寸白虫 居肠胃之间 动则损人精气 令腰脚痛弱 更有一虫 形若细丝 或如马尾 故俗呼谓之马尾虫 此虫不拘九虫之数 或云 饮食中误咽油发所变 亦居胃中 动则令儿腹中搅刺发痛 不可忍受 小儿虫动者 多病于诸病之...

更多: 国图▪文津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94、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卷十五

[卷十五] 黄胆论 小儿有身体肌肤面目悉黄者 此黄病也 因将息过度 饮食伤饱 脾胃受热 与谷气相搏 蒸发于外 脾胃象土 其色黄 候肌肉 故为是病也 慎不可灸 灸则热转甚矣 若身体痛 背膊强 大小便涩 腹胀满 一身尽黄 及目睛爪甲皆黄 小便如屋尘色 着物皆黄 此疸病也 若发渴小便涩 腹满脉沉细 为难治也 黄病者稍轻 疸病者极重 又有自生下 面身深黄者 此胎疸也 因母藏气有热 熏蒸于胎故也 经言诸疸皆热 色深黄者是也 若身微黄者 胃热也 若但面黄腹大 渴而食泥土者 脾疳也 此二...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国图 京东 籍合网

95、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卷十六

[卷十六] 寒热论 小儿寒热者 由风邪外客于腠理 痰饮内渍于脏腑 致血气不足 阴阳更胜而所作也 阳胜则发热 阴胜则发寒 阴阳交争 邪正相干 则寒热往来 时发时止 然此证与疟相似 而发寒不致战栗 发热不致闷乱 所以异也 今叙方于后 人参前胡散 治寒热往来 人参(去芦)柴胡(去苗各一两)前胡(去芦一两)桔梗(去芦)半夏(汤洗七次焙干)地骨皮(去骨)甘草(炙各半两)上为细末 每一钱 水一盏 入生姜二片 煎至半盏 去滓服 无时 秦艽汤 秦艽(去芦一两)鳖甲(一两酥炙黄去裙)川大黄(...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96、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卷十七

[卷十七] 疝论 小儿疝 由怒啼气 冲击肾经 气下通于阴囊 故令肿大坚硬 又偏肿者 气乘偏虚而作也 其有水者 肾主水 下通阴 因怒啼气 肾水随气而下作 海蛤散 治气击于下 阴肾肿大而坚硬 海蛤(三分研)香子(三分炒香熟)薏苡仁(半两)白术(半两)槟榔(半两面裹煨)上为细末 每服半钱 温酒调下 早晚乳食前 又方 治外肾肿硬 渐欲成 以干地龙去土尽 为细末 唾调涂之 常避风冷湿地 胜金桃仁膏 治卵肿大 桃仁杵去皮尖 为膏敷之 川楝子丸 治疝气偏坠 一大一小 川楝子(去复选肉一钱...

更多: 万方数据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国图▪文津 国图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97、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卷十九

[卷十九] 咽喉总论 小儿咽喉生病者 由风毒湿热搏于气血 随其经络虚处所着 则生其病 若发于咽喉者 或为喉痹 或为缠喉风 或为乳蛾 重者或为马喉痹 又或悬壅肿 或腮颔肿 或喉中生疮 一切诸病 随证具方于后 治喉痹肿闷以露蜂房烧灰研细末 每服一钱 乳汁调服 以蛇蜕皮烧灰研细末 每服一钱 乳汁调服 以鲤鱼胆二七枚 和灶底土涂患处 以川升麻令含一片 以韭一把杵烂熬 敷上 冷即易 以白矾棋子大 含之 以陈白梅一个 取肉 裹白僵蚕一枚 含咽津 以地龙一条研烂 纳鸡子白和匀 便倾入喉中...

更多: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国图 国图▪文津 京东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98、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卷二十

[卷二十] 疳疮论 小儿有诸疳疮者 由内有疳气 因而虫动 外被风毒所干 内外相乘 搏于血气蚀发之所作也 若发于口鼻牙齿者 初则疮小 渐渐蚀大 其蚀有缓急 缓者名曰常疳 急者名曰走马疳 有至鼻口蚀烂 牙齿脱落者 若发于缘身四肢者 只名疳疮 若发于阴物者 名曰下疳 其疳皆不甚痛 但微痒而已 不觉之间 蚀以深大 若不早治 皆能为害也 泽泻散 治疳蚀其鼻生疮 及鼻下赤烂 泽泻川郁金(生)甘草(炙)山栀仁(炒各一分)上为细末 每婴小一字 二三岁半钱 五七岁一钱 甘草汤调下 日二 及用...

更多: 籍合网 知网万方 国图 上海图书馆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99、 小儿推拿广意 · 序

盖古人往往以医道喻用兵 谓兵以审虚实 而脉以察阴阳 其间因时制用 凭乎一心 武穆云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 洵不诬也 至于小儿 则又微乎其术者 既无声色货利之郁于中 又无劳苦饥渴之积于外 而且口不能言 脉无从测 使非有独得之秘 审色观形 以流通其血气 调和其动静 则虽爱同珍宝 未有克自遂其长成者 则调治小儿一道 岂不最微且难哉 且天之生物 栽者培之 则在小儿 正萌芽生发之时也 培之又安可不亟亟欤 康诰曰 如保赤子 是婴儿之抚育 古人亦兢兢乎其慎之矣 余留心于此 偶得一编 乃推拿...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京东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100、 小儿推拿广意 · 卷上

[卷上] 总论 夫人之所借以为生者 阴阳二气也 阴阳顺行 则消长自然 神清气爽 阴阳逆行 则往来失序 百病生焉 而襁褓童稚 尤难调摄 盖其饥饱寒热 不能自知 全恃慈母为之鞠育 苟或乳食不节 调理失常 致成寒热 颠倒昏沉 既已受病 而为父母者 不思所以得病之由 却病之理 乃反疑鬼疑神 师巫祈祷 此义理之甚谬者矣 幸仙师深悯赤子之夭折 多缘调御之未良 医治之无术 秘授是书 神功莫测 沉离浮坎 而使水火既济 泻实补虚 而使五行无克 诚育婴之秘旨 保赤之弘功也 乃有迂视斯术 以为鲜...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京东 国图 上海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