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脉诀汇辨 · 卷六

小序奇经为十二经之总持 故云 医不知此 罔探病机 诚重之也 诚难之也 兹编洞若观火 学者能精求之 进乎技矣 倘曰 吾问病而发药 称良工焉 毋暇论脉 又何有于奇经 则非予所知者 予知有其道而已 别有奇经 常脉之外;无与配偶 所当细察 奇经者 在十二经脉之外 无脏腑与之配偶 故曰奇 夫脏腑之脉 寸关尺有定位 浮中沉有定体 弦钩毛石有定形;此则另为一脉 形状固异 而隧道亦殊 病证不同 而延医自别 奇经之数 共得其八 阴维、阳维、阴跷、阳跷 冲、任、督、带 诸脉所决 时珍云∶“人身...

更多: 知网万方 籍合网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京东 上海图书馆

142、 诊家正眼 · 卷上

[卷上] 脉之名义 内经 曰∶“人受气于谷 谷入于胃 以传于肺;五脏六腑 皆以受气;清者为营 浊者为卫;营行脉中 卫行脉外 ”(此明胃气为脉道之根 脏腑之本 气血之所由出也 凡人之生 皆受气于谷 万物资生之本也 凡谷之入 必先至于胃 万物归土之义也 坤土不敢自专 精微上输于肺 盖地道卑而上行也 肺为干金 所受精微 下溉脏腑 盖天道下济而光明也 金土互输 地天交泰 清而上升者为营血 阴生于阳也;浊而下降者为卫气 阳根于阴也 营血为阴 故行脉中;卫气为阳 故行脉外也 )【按】审...

更多: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国图 籍合网 知网万方

143、 濒湖脉学 · 序

李时珍曰∶宋有俗子 杜撰 脉诀 鄙陋纰缪 医学习诵 以为权舆 逮臻颁白 脉理竟昧 戴同父常刊其误 先考月池翁着 四诊发明 八卷 皆精诣奥室 浅学未能窥造 珍因撮粹撷华 僭撰此书 以便习读 为脉指南 世之医病两家 咸以脉为首务 不知脉乃四诊之末 谓之巧者尔 上士欲会其全 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所...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144、 濒湖脉学 · 四言举要

脉乃血派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资始于肾资生于胃阳中之阴本乎营卫营者阴血卫者阳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阴阳之谊气如橐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十二经中皆有动脉惟手太阴寸口取决此经属肺上系吭嗌脉之大会息之出入一呼一吸四至为息日夜一万三千五百一呼一吸脉行六寸日夜八百十丈为准初持脉时令仰其掌掌后高骨是谓关上关前为阳关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肾与命门居两尺部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本命扶命男左女右...

更多: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45、 察病指南 · 卷上

[卷上] 十二经总括 左手寸口 手少阴心脏部 为帝王 (一云君主之官)属朱雀 南方丙丁君火 主血脉及暑 外候在舌 其神神 其志喜 其声笑(一云言)其色赤 其臭焦 其味苦 其液汗 其音征 其卦离 其数七 (此成数也其生数二)其变动为忧 其腑手太阳小肠 其积伏梁 如臂连脐 左手关上 足厥阴肝脏部 为尚书 (一云将军之官)属青龙 东方甲乙木 主藏血及筋爪风 外候在目 其神魂 其志怒 其声呼 其色青 其臭臊 其味酸 其液泣 其音角 其卦震 其数八 (此成数也其生数三)其变动为握 其...

更多: 籍合网 国图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京东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146、 察病指南 · 卷中

[卷中\辨七表八里九道七死脉] 七表脉 七表脉属阳 浮芤滑实弦紧洪也 (秘宝以洪大浮数紧动滑实为阳 伤寒论以大浮数动滑为阳 ) 一、浮脉 指下寻之不足 举之有余 似水上浮物 以手按之虚散 举之有力 故名曰浮也 (浮为在表 主风虚乏短气 )左手寸口脉浮 主伤风发热 头痛目眩及风痰 左手关上脉浮 主胃虚腹胀 小便难 (肝脉本微弦而长 今见浮脉 周氏云 主胃虚腹胀 乃是胃经受病何也 黄帝云 主小便难 乃是膀胱经受病又何也 岂肝脉从小腹上挟胃而然耶 )浮大而实 主眼目昏痛 溢关与寸...

更多: 国图▪文津 京东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147、 形色外诊简摩 · 卷上

[卷上\形诊总义] 身形内应脏腑部位篇 (面窍体部)五脏者 肺为之盖 巨肩陷咽 候见其外 心为之主 缺盆为之道 骨有余 以候kt 肝者主为将 使之候外 欲知坚固 视目大小 脾者主为卫 使之迎粮 视唇舌好恶 以知吉凶 肾者主为外 使之远听 视耳好恶 以知其性 六腑者 胃为之海 广骸大颈张胸 五谷乃容 鼻隧以长 以候大肠 唇浓人中长 以候小肠 目下裹大 其胆乃横 鼻孔在外 膀胱漏泄 鼻柱中央起 三焦乃约 此所以候六腑者也 上下三等 脏安且良矣 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 故肺气通于鼻...

更多: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国图

148、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 序

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序 张仲景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 杂病未见其书 或于诸家方中 载其一二矣 翰林学士王洙 在馆阁日 于蠹简中 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 上则辨伤寒 中则论杂病 下则载其方 并疗妇人 乃录而传之士流 才数家耳 尝以对方证对者 施之于人 其效若神 然而或有证而无方 或有方而无证 救疾治病 其有未备 国家诏儒臣 校正医书 臣奇先校正伤寒论 次校定金匮玉函经 今又校成此书 仍以逐方次于证候之下 使仓卒之际 便于检用也 又采散在诸家之方 附于逐篇之末 以...

更多: 知网万方 国图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万方数据

149、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 卷四

[卷四\黄胆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论二首、脉证十四条、方七首 寸口脉浮而缓 浮则为风 缓则为痹 痹非中风 四肢苦烦 脾色必黄 瘀热以行 (苦 徐本 脉经 作若 )〔程〕脉得浮缓者 必发黄 故伤寒脉浮而缓者 系在太阴 太阴者 必发身黄 今浮为风 缓为痹 非外证之中风 乃风热蓄于脾土 脾主四肢 故四肢苦烦 瘀热行于外 则发黄也 〔沈〕风湿郁结 邪正为痹 痹者 闭也 因风拒闭 营卫为痹 非内经风寒湿三气之痹 案痹非中风 文义不属 恐有脱误 趺阳脉紧而数 数则为热 热则消谷 紧则为寒...

更多: 国图▪文津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150、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 卷五

[卷五\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证三条、方九首 师曰 妇人得平脉 阴脉小弱 其人渴不能食 无寒热 名妊娠 桂枝汤主之 (〔原注〕方见利中 )于法六十日 当有此证 设有医治逆者 却一月加吐下者 则绝之 (妊娠脉经作躯 此证 作娠 绝之下 有方在伤寒中五字 )〔尤〕平脉 脉无病也 即内经 身有病而无邪脉之意 阴脉小弱者 初时胎气未盛而阴方受蚀 故阴脉比阳脉小弱 至三四月 经血久蓄 阴脉始强 内经 所谓手少阴脉动者妊子 千金 所谓三月尺脉数 是也 其人渴 妊子者 内多热也 一...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国图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京东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151、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 卷六

[卷六] 杂疗方第二十三 (案以下三篇 魏尤并不载 ) [卷六\杂疗方第二十三] 论一首、证一条、方二十二首 退五脏虚热 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 (冬三月加)柴胡(八分)白术(八分)大腹槟榔(四枚并皮子用)陈皮(五分)生姜(五分)桔梗(七分)(春三月加)枳实(减)白术(共六味)(夏三月加)生姜(三分)枳实(五分)甘草(三分共八味)(秋三月加)陈皮(三分共六味)上各咀 分为三帖 一帖以水三升 煮取二升 分温三服 如人行四五里 进一服 如四体壅 添甘草少许 每帖分作三小帖 每小帖 ...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国图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籍合网 京东

152、 三指禅 · 凡例

一、叔和 脉经 兵燹之余 无复睹其全本 五代迄今 千有余年 脉诀迭出 尽失 灵 、 素 、 难经 原文 是编取缓字为平脉 以定病脉 根柢 内经 以平人定病脉之谛 其余阴阳对待 恰好安置二十七脉 一奇一偶 配合天成 二、 灵 、 素 、 难经 词旨深邃 非后学所能蠡测管窥 是编一字一句 悉宗经文 编中相为表里 六部脉位 三焦包络 极力将经文阐发明晰 以辨宋明改撺之非 三、生人性发为情 情莫着于欣戚 而修仙修佛之基 以身为本 即皆寓于膻中、丹田中 从未有疏明其义 如数掌上罗纹者...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国图

153、 三指禅 · 卷一

[卷一] 总论 医理无穷 脉学难晓 会心人一旦豁然 全凭禅悟 余未及冠 因病弃儒 留心医学 研究诸书 并无一字之师 独于脉 稍得异人指示 提一缓字 而融会之 全身脉症 于瞬息间 尽归三指之下 距今四十余年 所过通都大邑 探取病情 无一不验 今不敢以自私 立为主脑 对以阴阳 注释多本古人体裁 实非臆造 就正同学 幸其教我 [卷一] 脉学源流 轩辕使伶伦截谷之竹 作黄钟律管 以候天地之节气;使岐伯取气口 作脉以候人之动气 黄钟之数九分 气口之数亦九分 律管具而寸之数始形 故脉之...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京东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154、 三指禅 · 赋

(以全求有众皆生育为韵)自呼梦觉(周君自号梦觉道人) 人唤小癫(道人家前有周癫 人故以小癫别之) 荆楚钟英(道人字荆威) 士林望重;雷霆警众(道人名学霆) 郡志名传 录铅汞于丹灶( 参同契 ∶夫铅乃君 汞乃臣 志林 ;龙者 汞也 精也 血也 出于肾;虎者 铅也 气也 力也 出于心 庚信诗∶“自可寻丹灶”);驱草木以赭鞭( 史记 ∶“帝作蜡祭 以赭鞭鞭草木 ”帝 神农也 以赭鞭鞭打草木 使萌动也 语云∶“神农尝百草而知药性 盖本诸此”) 现身说法 弹指参禅(本 传灯录 古有一...

更多: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籍合网 知网万方

156、 脉确 · 简介

脉确 清·黄琳述 公元1644-1911年 脉确 脉学著作 一卷 清·黄蕴兮撰 约刊于1746年 黄氏以歌诀形式论述26脉及其主病 歌诀在编法上有其特点 如介绍浮、沉等脉 即用浮、沉等韵编成该脉歌诀 各脉主病以 内经 记载为主 并扼要摘取 脉经 及后世脉学著述作为补充 后辑入 疡医大全 等医着中 1981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影印本 ...

更多: 京东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国图

157、 脉诀汇辨 · 简介

脉诀汇辨 清·李延昰 脉学著作 十卷 清·李延昰辑于1664年 作者鉴于流传较广的高阳生 脉诀 言辞鄙俚 谬误颇多 遂汇集古今脉学论著 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的脉学予以辨驳订正 卷一述作者研究脉学之心得 认为脉诊须掌握六个要点:辨析相类之脉 对举相反之脉 熟悉兼至之脉 察定平常本脉 准随时令变脉 确认真藏绝脉;卷二-六以崔嘉彦“四言脉诀”为基本内容 略有增删;并采撷经典及名家学说 诠释脉理;卷七阐述望、闻、问三诊 以示四诊合参之意;卷八以运气联系脉法;卷九选录李中梓医案若干条...

更多: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国图 万方数据 京东

158、 诊宗三昧 · 简介

诊宗三昧 清·张璐 公元1689年 诊宗三昧 又名 石顽老人诊宗三昧 系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张璐撰写的诊法专著 全书一卷 十二篇 1 2篇阐明医学宗旨 3 6篇专论脉位、脉象、经络之常与变 7篇详载32种脉象 8篇详述古今辨证论脉异同及脉证不合等 9 12篇讨论之顺逆与妇婴之脉 该书文语隽永 论理透彻 是中医临床医师及诊法研究者的较好参考书 清·张珞著 张登编纂 书成于1689年 前篇阐明撰著此书宗旨 并批判前人的某些脉学著作 提出“入门宗脉不慎 未免流入异端” 力陈“吾当以三...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京东 万方数据

159、 四诊心法 · 简介

四诊心法 清·吴谦 医宗金鉴 为清代吴谦等人所著 是清代学习中医的教科书 也是现代学习中医的一部重要读物 特别是其中各科的心法要诀 简明扼要 提纲挈领 朗朗上口 便于记诵 四诊心法要诀 是其中的一部分 主要介绍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内容简明 实用性强 ...

更多: 籍合网 国图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60、 察病指南 · 简介

察病指南 宋·施桂堂 公元960年—1279年 诊断学著作 三卷 宋·施发撰于宋·淳祐年间(13世纪40年代) 本书取 内经 、 难经 、 甲乙经 及有关脉学、诊法论著参互考订 将其中明白易晓、切于实用的脉诊脉象等脉学理论分门别类编纂而成 内容以脉诊为主 脉象沿用“七表八里九道”二十四脉分类法 书中还列有审诸病生死脉法 除脉诊外 尚有听声、察色、考味等诊法 是一部现存较早的诊断学专著 1957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 ...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