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心雕龙译注 · 十五、谐隐

谐隐 是 文心雕龙 的第十五篇 谐辞隐语主要来自民间 古代文人常常认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 因而很少论述;本篇是古代文论中不易多得的材料 全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谐隐的意义和作用 刘勰认为谐辞隐语不可废弃 主要在于这种作品能表达老百姓的“怨怒之情” 对统治者有一定箴戒作用 第二部分讲“谐”的意义和评论有关作家作品 肯定“意在微讽”和能“抑止昏暴”的作用 批判那些“无益时用” 只能供人玩乐的作家作品 第三部分讲“隐”及其发展而为“谜”的意义 和评论这方面的作家作品 同样是强...

更多: 国图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籍合网

2、 文心雕龙译注 · 十八、论说

论说 是 文心雕龙 的第十八篇 “论”与“说”在后代文体中总称为“论说文” 本篇所讲“论”与“说”也有其共同之处 都是阐明某种道理或主张 但却是两种有区别的文体:“论”是论理 重在用严密的理论来判辨是非 大多是论证抽象的道理;“说”是使人悦服 除了古代常用口头上的陈说外 多是针对紧迫的现实问题 用具体的利害关系或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服对方 后世的论说文 基本上是这两种文体共同特点的发展 本篇分两大部分:前两段讲“论” 后两段讲“说” 第一段说明“论”的概念、类别及其从先秦到魏...

更多: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国图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3、 文心雕龙译注 · 二二、章表

章表 是 文心雕龙 的第二十二篇 论述章、表两种相近的文体 本篇所论章、表 和以下两篇所论奏、启、议、对等 都是封建社会臣下向帝王呈辞的文体 这类文体 历代名目繁多 且不断有所变化 以上几种 是先秦到魏、晋期间几种常用的文体 本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章表的意义及其产生、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评论汉、晋期间一些主要章表的成就 第三部分论章表的写作特点 提出“繁约得正 华实相胜”的基本要求 章表这类向帝王的呈文 文学意义是不大的 篇中反复提到“对扬王庭”、感恩戴德等 固然是这类文...

更多: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国图▪文津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4、 文心雕龙译注 · 二三、奏启

奏启 是 文心雕龙 的第二十三篇 以“奏”为主 论述“奏”、“启”两种文体 本篇分“奏”、“启”两大部分 刘勰把“奏”分为两类来论述:第一段讲一般的奏文 有三个内容:一是“奏”的起源及其含意 二是秦、汉以来奏文写作的发展情况 三是写作奏文的基本要领 第二段专论“弹劾之奏” 有三个内容:一是弹奏和官职的关系 二是评论汉、晋期间的几家奏文 三是论述写弹奏的不良倾向 提出正确的写作态度和基本要求 第三段论“启” 兼及“谠言”、“封事”、“便宜”等和奏启有关的名目 奏、启和前一篇所...

更多: 京东 籍合网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万方数据

5、 文心雕龙译注 · 二五、书记

书记 是 文心雕龙 的第二十五篇 文体论的最后一篇 本篇除对书牍和笺记做了重点论述外 还对各种政务中运用的杂文 共六类二十四种 都做了简要说明 刘勰认为:“文辞鄙俚 莫过于谚 ”这种鄙俗的民间谚语 尚为古代圣贤所重视 并采用于经书之中 则其他文辞 “岂可忽哉” 这也是刘勰要全面论述各种杂文的说明 本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书牍 说明书的含义、起源、魏晋以前书信的写作和运用情况 最后论书信写作的基本特点 第二部分论奏记和奏笺 刘勰认为对三公用奏记 对郡守用奏笺 这是就其大致情...

更多: 京东 国图 万方数据 籍合网 知网万方

6、 文心雕龙译注 · 二八、风骨

风骨 是 文心雕龙 的第二十八篇 论述刘勰对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 全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说明风骨的必要性 所谓“辞之待骨” 就是指文辞的运用必须有骨力;“情之含风” 则指思想感情的表达 要有教育作用 总的要求是:“捶字坚而难移 结响凝而不滞 ”即文辞方面要准确不易 教育作用要丰富有力 其次说明没有风骨的作品的弊病 最后举潘勖和司马相如的文章为例 分别说明辞句和内容的感人力量 第二部分首论文气 从曹丕、刘桢等人的论述 说明“气”的重要 这个“气” 指作家的气质体现在作品之...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国图 知网万方

7、 文心雕龙译注 · 二九、通变

通变 是 文心雕龙 的第二十九篇 论述文学创作的继承和革新问题 全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讲“通”和“变”的必要 刘勰认为各种文体的基本写作原理是有一定的 但“文辞气力”等表现方法却不断发展变化着;因此 文学创作对有定的原理要有所继承 对无定的方法要有所革新 第二部分就魏晋以前历代作家作品的发展情况 来说明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关系 强调继承与革新应该并重 第三部分是紧接上面主张“宗经”的思想来论述的 刘勰举枚乘、司马相如等五家作品沿袭的情形 一以说明通变的方法 一以表示忽于“宗经...

更多: 知网万方 国图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8、 文心雕龙译注 · 三六、比兴

比兴 是 文心雕龙 的第三十六篇 专论比、兴两种表现方法 赋、比、兴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传统 对于赋 刘勰在 诠赋 篇已结合对辞赋的论述讲到一些 本篇只讲比、兴 除二者关系较为密切外 也说明刘勰认为在艺术方法上 比、兴两法更值得探讨和总结 对比、兴的理解 历来分歧甚大 刘勰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这些意见对比、兴传统方法的发展 有着一定的影响 全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刘勰自己对比、兴的理解:比是比附 是按照事物的相似处来说明事理;兴即兴起 是根据事物...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籍合网 国图 国图▪文津 京东

10、 文心雕龙译注 · 四二、养气

养气 是 文心雕龙 的第四十二篇 论述保持旺盛的创作精神问题 所谓“神疲而气衰” 本篇所讲的“气” 是和人的精神密不可分的 所以常常“神”、“气”并称 其主要区别在于:“气”是人体所具有的内在因素 精神则是“气”的外在表现 因此 在本篇具体论述中 或称“气” 或称“神” 或称“精气”等 大都是措辞上的变化 并无实质区别 黄侃 文心雕龙札记 说:“养气谓爱精自保 与 风骨 篇所云诸‘气’不同 此篇之作 所以补 神思 篇之未备 而求文思常利之术也 ”文思的通塞 的确和作者精神的...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国图 京东 籍合网

11、 文心雕龙译注 · 四三、附会

附会 是 文心雕龙 的第四十三篇 主要是论述整个作品的统筹兼顾问题 所谓“附会” 分而言之 “附”是对表现形式方面的处理 “会”是对内容方面的处理 但这两个方面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本篇强调的是“统文理” 所以 虽有“附辞会义”之说 并未提出分别的要求或论述 本篇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附会”在写作中的必要性及其基本原则 刘勰强调 “附会”的工作 就像“筑室之须基构 裁衣之待缝缉”一样重要 他认为构成作品的情志、事义、辞采和宫商四个部分 情志是最主要的 其次是表达情志所用的素材...

更多: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籍合网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12、 文心雕龙译注 · 四六、物色

物色 是 文心雕龙 的第四十六篇 就自然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来论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全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自然景色对作者的影响作用 刘勰从四时的变化必然影响于万物的一般道理 进而说明物色对人的巨大感召力量;不同的季节也使作者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情 根据这种现象 刘勰提炼出一条基本原理:“岁有其物 物有其容;情以物迂 辞以情发 ”相当精辟地概括了文学创作和自然景物的关系 第二部分论述怎样描写自然景物 必须对客观景物进行仔细地观察研究 再进而结合物象的特点来思考和描写 刘勰从...

更多: 京东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籍合网

13、 文心雕龙译注 · 四八、知音

知音 是 文心雕龙 的第四十八篇 论述如何进行文学批评 是刘勰批评论方面比较集中的一个专篇 全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知实难逢” 刘勰举秦始皇、汉武帝、班固、曹植和楼护等人为例 说明古来文学批评存在着“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等不良倾向 而正确的文学评论者是很难遇见的 第二部分讲“音实难知” 要做好文学批评 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为从客观上看 文学作品本身比较抽象而复杂多变;从主观上看 评论家又见识有限而各有偏好 所以难于做得恰当 根据这种特点和困难 第三...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万方数据 京东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国图

14、 文心雕龙译注 · 十三、哀弔

哀弔 是 文心雕龙 的第十三篇 哀和弔是两种相近的文体 后来也总称为哀弔体 本篇分哀和弔两大部分 共四段:第一段讲“哀”的意义、哀文的运用范围以及其发展情况 其中讲到两种类型:一是对夭殇小孩的哀悼 这是“哀”的本义;一种是对不幸暴亡者的哀悼 这方面的作品保存下来的不多 刘勰所论及的一些哀辞 也大都亡逸不存 第二段讲哀辞的主要写作特点 强调“情主于伤痛” 反对“虽丽不哀” 第三段讲“弔”的意义及其发展情况 也讲到两种类型:一是对遭水火之灾 或有关“国灾民亡”重大事件的弔慰;一...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籍合网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京东 万方数据 国图

15、 文心雕龙译注 · 十四、杂文

杂文 是 文心雕龙 的第十四篇 主要论述汉晋之间出现的几种杂体作品 文心雕龙 全书有二十一篇论文体 杂文 不列于文体论之末 而在其中 是因为 杂文 中“文”(韵文)“笔”(散文)兼有 第十五篇 谐隐 也是如此 杂文 篇以上所论各体都属于“文”类 谐隐 篇以下所论各体都属于“笔”类 全篇分五段:第一段概述 对问 、 七发 、 连珠 三种类型作品的产生及其基本意义 第二段论述 对问 这种形式的作家作品及其写作特点 第三段论述 七发 这种形式的作家作品及其写作特点 第四段论述 连...

更多: 京东 上海图书馆 国图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16、 文心雕龙译注 · 十九、诏策

诏策 是 文心雕龙 的第十九篇 主要是论述帝王的诏令文告 这类文体的名目很多 后代统称为诏令 魏晋以前 这种文体还多用古朴的散文 隋唐以后 就常用辞采华丽的四六骈文 本篇反映了魏晋以前诏策文的大概发展情况 本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的第一段讲诏策的起源 它的主要分类及其基本含义 历代诏策的发展变化和有关作品的得失;第二段讲各种诏策文的不同特点 第二部分(第三段)简论戒、教、令三体 这三种可用于君对臣 也可用于臣对民或父对子 和帝王专用的诏策有所不同 所以 这部分实际上是本篇的...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17、 文心雕龙译注 · 二十、檄移

檄(xí习)移 是 文心雕龙 的第二十篇 论述檄、移两种文体 重点是讲檄文 檄文“或称露布” “露布”在汉魏六朝期间和檄文基本相同 唐宋以后 檄文就专指出师前对敌人的书面讨伐 “露布”则专指战胜后的告捷文书 本篇分檄和移两个部分 前两段讲檄 第三段讲移 第一段从檄的起源 讲到战国时期正式出现檄文以后的主要作品 结合论述檄文在征讨敌人中应起的作用 第二段讲檄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第三段简论移和檄、移的区别 “奉辞伐罪”的檄文 是用于军事行动的宣传文 具有较强的战斗性 刘勰所讲檄...

更多: 国图▪文津 京东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籍合网 知网万方

18、 文心雕龙译注 · 二六、神思

神思 是 文心雕龙 的第二十六篇 主要探讨艺术构思问题 从本篇到 总术 的十九篇 是 文心雕龙 的创作论部分 刘勰把艺术构思列为其创作论的第一个问题 除了他认为艺术构思是“驭文之首术 谋篇之大端”外 更如本书引论所说 神思 篇是刘勰创作论的总纲 创作论以下各篇所讨论的问题 本篇从物与情、物与言和情与言三种关系的角度 概括地提出了他的基本主张和要求 全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艺术构思的特点和作用 为了做好构思工作 强调作家要注意积累知识 辨明事理 善于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训练...

更多: 国图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19、 文心雕龙译注 · 二七、体性

体性 是 文心雕龙 的第二十七篇 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 全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谈起 指出创作是作者有了某种情感的冲动 才发而为文的 所以作者的才、气、学、习等等 就都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风格特征有着一定的关系 刘勰认为作品的风格是:“各师成心 其异如面 ”因此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 他把各种风格大体上归纳为“典雅”、“远奥”等八种 并概括地总结了这八种风格的基本特点 在这八种中 刘勰对“新奇”和“轻靡”...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20、 文心雕龙译注 · 四十、隐秀

隐秀 是 文心雕龙 的第四十篇 论述“隐秀”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和如何创造“隐秀”问题 所谓“隐” 和后来讲的“含蓄”义近 但不完全等同 刘勰所说的“隐” 要有“文外之重旨”、“义生文外” 这和“意在言外”相似 但“隐”不是仅仅要求有言外之意 更重要的还在“隐以复意为工” 就是要求所写事物具有丰富的含意 这和古代“辞约旨丰”、“言近意远”之类要求有密切联系 因此 “隐”就不是含蓄不露所能概括的了 此外 刘勰主张的“隐” 不只是对作品内容的要求 也包括对形式方面的要求:“伏采潜...

更多: 国图 万方数据 籍合网 京东 国图▪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