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红楼无限情-周汝昌自传 · 自鉴

这本小书之产生与问世 多承出版社的盛情至意 屡加督促 我方决心命笔 心情实际上是 很矛盾的 照“常规”说 人老了都喜欢忆旧谈往 似乎正可遂此心愿;但我怕提起那些并 不令人愉快的经历 人生百味 品尝得不少 何必絮絮于此而不多讲些可喜可贺的事情 道 理和愿望是一回事 而回忆纪实则不能夹入一点儿“理论概念”和“美丽想象” 我脾性也 不喜欢什么“浪漫主义” 只好硬着头皮、耐着急性 “强制”自己完成任务 所谓矛盾 此为主要之点 次要的呢 是自念平生落落寡合 一无真正值得记录的内涵 二...

更多: 籍合网 国图 京东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142、 红楼无限情-周汝昌自传 · 校后记

这儿例题校后记 其实我早已不能自校了 大抵皆女儿助手之力 这回则除她校后 又烦请 友人张秉旺先生复校一过 我近年所出之书都存在错字 希望此书不至于那样子令人遗憾了 责编韩敬群先生对这册小书付出了热情的精力 在内容简介中予以溢美之词 令我惭感 而 且 他还因此书而题诗见赠 我也步韵勉和了一篇 录于卷末 以志翰墨因缘: 毫端蕴秀动成文 何可一日无此君 岁晚弦歌多忆旧 少年心事亦拿云 真人假面纷纷见 瓦釜黄钟细细分 梦里乾坤说不尽 且斟佳酿荐溪芹 ——和周汝昌先生 自题 梦里乾坤...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京东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43、 红楼艺术 · 自序

我们读曹雪芹的 红楼梦 是先被他的思想境界吸引住 还是先被他的艺术力量吸引住 这个向题你可自己说得很清 怕不容易 讲到根儿上 思想的造诣与艺术的造诣是很难分离单讲的 但此刻打算暂且专就 红楼 艺术来试作一番赏会 学一回陶渊明的“奇文共欣赏”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谈艺 在我国历代文坛上是个老题目;谈 红楼 艺术 也是近年来时兴的新题目 在这方面 似乎是从“形象塑造”、“性格刻画”、“心理描写”、“语言运用”等等上开讲的很多 或者“审美意识特征”等类的理论文章也不少 因此...

更多: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国图 京东

144、 红楼心解 · 记嘉庆甲子本评语(4)

(二十一)第六十二回:“湘云道:‘宝玉二字并无出处 不过是春联上或有之 诗 、 书 纪载并无 算不得 ’香菱道:‘前日我读岑嘉州五言律 现有一句说此乡多宝玉 怎么你倒忘了 ’”批曰: 作者于此固写湘云已醉 不然 尚书 “分宝玉于伯叔之国” 春秋 “窃宝玉大弓” “得宝玉大弓” 如何说 诗 、 书 纪载并无 这条说“宝玉”在经典上有出处 话虽不错 未免拘泥了 湘云此时并无醉态 说湘云已醉亦不合 这全是虚笔 诗 、 书 记载虽有“宝玉” 湘云楞说没有也无碍 如她说春联上或有之 ...

更多: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145、 红楼心解 · 再谈嘉庆本

嘉庆本的评语大致如上文所引 关于这本子的本身也有些可说的 红楼梦 从程、高以后刻本流传原是相当复杂的 从这本可以窥见一些模糊的轮廓 (一)人与时代的问题 卷首有引言一段: 红楼梦 一书向来只有抄本仅八十卷 近因程氏搜辑始成全璧 但彼用集锦板 校勘非易 不无颠倒错乱 藤花榭校雠刊刻 始极精详 兹本坊又将藤花榭刊本细加厘正 较定讹舛 寿诸梨枣 公行海内 阅者珍之 甲子夏日本堂主人谨识 所谓耘香阁当是书贾 藤花榭 据启元白先生来信说: 藤花榭为额勒布斋名 额字约斋 满洲人 官至户...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知网万方 国图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146、 红楼心解 · 谈《红楼梦》的回目(1)

宝钗谈病配冷香丸 薛姨妈托周瑞送花 金钏周瑞笑香菱形 引言 红楼 一书荟萃中国文字的传统优异 举凡经史诗文词曲小说种种笔法几无不具 既摄众妙于一家 乃出以圆转自在之口语 发挥京话特长 可谓摹声画影 尽态极妍矣 未知来者如何 若云空前诚非过论 即以回目言之 笔墨寥寥每含深意 其暗示读者正如画龙点睛破壁飞去也 岂仅综括事实已耶 作者自己借书中人说过 试引其文: 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 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 不大通 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 更有颦儿这促狭嘴 用 春秋 ...

更多: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京东

147、 红楼心解 · 谈《红楼梦》的回目(2)

周瑞送各姊妹宫花 (四)名字互见之例 第十二回“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第三十回“椿灵画蔷痴及局外” (脂庚本) 一人的名字 或见本文 或见回目 如贾瑞在本文始终只称贾瑞 并不见贾瑞字天祥之文 但回目上却出了一个“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这所谓互文见义 似没有特别提出的必要 不过却也有因此引起可笑的误解的 如龄官这个人书中只叫龄官而已 亦没有其他名字 如有正本回目作“龄官画蔷” 一点不错 但其他各本都不如此: 椿灵画蔷(脂庚辰本、甲辰本) 椿龄画蔷(程甲、乙本) 程本还关合了一个龄字...

更多: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148、 红楼心解 · 谈《红楼梦》的回目(6)

(十四)不见全书 回目点破之例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本书状美人 有虚实明暗种种写法 不及备说 却有一个最特别的写法须一表的 即尤氏之是否美及其如何美 全书一概没有 只在本回上用“独艳”点明 记得从前曲园先生曾谈及 红楼 说尤氏是很美的 想必也根据这回目罢 前文曾说 详不必重 略不必轻 回目之文必不会长 正当作如是观 万绿丛中一点红 原非常突出;以“独艳”对“群芳”又是很有分量的 且尤氏之美 从她的得姓亦可以知道 本书六十六回宝玉讲起二尤 “真真...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籍合网

149、 红楼心解 · 谈《红楼梦》的回目(7)

(十六)叙次先后颠倒之例 第七十九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按回目薛蟠之娶在前 迎春之嫁在后 本文呢 先叙迎春将嫁 宝玉感慨赋诗 后碰见香菱 说出薛蟠娶亲一事 其叙述程序恰好先后相反 以上十五例的说明 大都出于我个人的看法 本节完全依据庚辰本“脂评” 且有作者自评之可能 原文抄写讹误极多 略以意校正 引录如下: 此回题上半截是“悔娶河东狮” 今却偏连“中山狼”倒装 工(致)细腻写来 可见迎春是书中正传 阿呆夫妻是副 宾主次序严肃之至 其婚娶俗礼一概不及 只用...

更多: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国图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50、 红楼心解 · 晴雯与袭人(2)

略说了以上四点 再看所谓“中峰”的第五十二回 这回袭人以母丧不在家 不曾有什么冲突 怡红院里却发生了两件事 一为晴雯发现坠儿偷窃 把她打发走: 宋嬷嬷听了 心下便知镯子事发 因笑道:“虽如此说 也等花姑娘回来知道了 再打发他 ”晴雯道:“宝二爷今儿千叮咛万嘱咐的 什么花姑娘草姑娘的 我们自然有道理 你只依我的话 快叫他家的人来领他出去 ”麝月道:“这也罢了 早也是去 晚也是去 带了去早清静一日 ”(第五十二回 五六八页) 便不等什么花姑娘草姑娘来 径自处理了 其二当然是补裘...

更多: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国图 万方数据

151、 红楼心解 · 丫鬟与女伶(1)

她们是“十二钗”的群众 妆成了红紫缤纷、莺燕呢喃的大观园 现在只选了其中五个人为题 不免有遗珠失玉之恨 红楼梦 写她们都十分出色 散见全书 不能列举 以比较集中的第五十八回到六十一回 将许多丫鬟们、女伶们、婆子们的性情、形容、言语、举止 曲曲描摹 细细渲染 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 一似信手拈来 无不头头是道;遂从琐屑猥杂的家常日常生活里涌现出完整艺术的高峰 我觉得 红楼梦 写到后来 更嘈杂了 也更细致了 如这几回书都非常难写 偏偏写得这样好 此种伎俩自属前无古人也 这些丫鬟和女...

更多: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152、 红楼心解 · 丫鬟与女伶(2)

本书描写十二钗 或实写其形容姿态 或竟未写;但无论写与不写 在我们心中都觉得她们很美 这又不知是什么伎俩 这里且借了平儿紫鹃略略一表 实写紫鹃的形容书中几乎可以说没有 只在第五十七回说过一些衣装: 见他穿着弹墨绫薄绵袄 外面只穿着青缎夹背心 (六二二页) 以外我就想不起什么来了 他只写紫鹃老是随着黛玉 其窈窕可想 此即不写之写也 第五十二回还有较长的一段: 宝玉听了 转步也便同他往潇湘馆来 不但宝钗姊妹在此 且连邢岫烟也在那里 四人围坐在熏笼上叙家常 紫鹃倒坐在暖阁里临窗作...

更多: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籍合网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京东

153、 红楼心解 · 丫鬟与女伶(3)

书中人人都羡慕荣国府的富贵 而龄官不然 大观园中诸女儿都喜欢宝玉 而龄官不然 她只认为“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 关在这牢坑里学这劳什子” 将大观园的风亭月榭视为“牢坑” 即黛玉晴雯等人且有愧色 何论乎宝钗袭人哉 还有眠思梦想不得进园的柳五儿呢 这样 她当然待不多久 在第五十八回遣散十二个女孩子时也不曾单提她 只用“所愿去者止四五人”(六四 页)一语了之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她从此就不再见了 自第五十八回梨香院解散 那些伶工子弟就风流云散了 颇有 论语 微子 所云乐官...

更多: 国图▪文津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154、 红楼心解 · 七九年六月九日口占

赞曰:以世法读 红楼梦 则不知 红楼梦 ;以 红楼梦 观世法 则知世法 一九七九年五一前夕 ...

更多: 国图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55、 红楼望月 · 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而作(1)

以前似乎没有什么人注意到 林黛玉进荣国府所看见的匾额对联 有着那么丰富的喻意 她进入堂屋中 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 匾上写着斗大三个字是“荣禧堂” 这显然是取材于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南巡以织造署为行宫 为曹雪芹的太祖母孙氏题下“萱瑞堂”的史实 以前能注意到此的 都以为曹雪芹不过是下笔时以家史略作点染罢了;但接着又写到林黛玉看见一副乌木联牌 镶着錾银的字迹 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下面一行小字 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 对这一细节人们往...

更多: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知网万方 国图

156、 红楼望月 · 帐殿夜警(4)

红楼梦 是一部小说 小说的文本当然离不了虚构成分 但鲁迅先生在 中国小说史略 里这样概括 红楼梦 的写作特点:“盖叙述皆存本真 闻见悉所亲历 正因写实 转成新鲜 ”这是一把打开 红楼梦 文本的钥匙 红楼梦 里的贾府 以曹家为原型 荣国府堂屋悬挂着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 是皇帝题赐的 上面是“荣禧堂”三个大字 这素材显然就是康熙三十八年南巡驻跸曹寅织造府时所题赐的“萱瑞堂”;而“乌木联牌 镶着錾银的字迹”写的是什么呢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这副小说里的对子立刻...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国图 上海图书馆 京东 知网万方

157、 红楼望月 · 月色凄迷(2)

胤礽和他的儿子弘皙 始终都只是月亮 而没有成为太阳 而且他们这两个月亮 也始终没能达到“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红楼梦 第一回中有句)的境界 只留下“篱筛破月锁玲珑”( 红楼梦 第三十七回句)的凄迷淡影 但他们的存在 以及那存在的丰富蕴涵 我以为值得研究 值得体味 不知道设立在故宫的第一历史档案馆里 还能不能找到有关废太子以及弘皙的更多档案材料 除了清史方面的意义 对 红楼梦 研究也至关紧要 明乎此 也就不难理解 我为什么想在月色迷离中 徜徉在紫禁城里那些一般人...

更多: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国图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158、 红楼望月 · 红楼探秘(1)

——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 1. 红楼梦 中充满谜阵而秦可卿之谜最大 红楼梦 是一部谜书 小而言之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十首 各首的谜底究竟如何坐实 历来的读者包括“红学”专家们亦总未能作出令人一致信服的解释 大而言之 则曹雪芹身世究竟怎么样、“脂砚斋”究系何人、全书究竟是否曾经完稿……及书中的时、空描写与许多人物的命运等 至今仍是令读者探索不尽的无底谜 比如近读王蒙的 红楼启示录 (1991年北京三联书店版) 宗璞在前面的“序”中就总结归纳出了许多的谜:“红楼中的时间 是个老...

更多: 知网万方 国图 京东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159、 红楼望月 · 红楼探秘(6)

※秦可卿卧房中所挂的唐伯虎手笔 海棠春睡图 和宋学士秦太虚的对联 大概都是她自己家族的遗物 而非贾家固有的珍藏 “海棠春睡”以往都只从淫意上解 其实 红楼梦 中一再用海棠的枯荣来作为家族衰败复兴的象征 则“海棠春睡”正象征着“否”快达于极点、“泰”虽仍在沉睡中但可望开始苏醒 对联的上联“嫩寒锁梦因春冷”意味着政治气候尚还未臻温暖 但下联的“芳气袭人是酒香”则暗喻着好时将返 可举杯相庆 ※天香楼上的一场戏 当不仅是“皮肤滥淫” 也许贾珍在情而忘形之中 坦白陈述了打小将她调理大...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160、 红楼望月 · 再论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3)

脂砚斋在这一回的批语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作者用史笔也 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 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 其事虽未漏 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 姑赦之 因命芹溪删去 ”值得注意的是“其事虽未漏”一句 指的什么 可以有下列两种解释: (1)(原文中)秦可卿的真实出身虽然没有彻底泄漏 写她与贾珍的淫情未尝不可 但考虑到她那托梦给凤姐所讲的话实在让人悲切感服 所以让芹溪删去了“淫丧”的文字 (2)秦可卿在托梦中所讲的那些话 虽然并没有自己泄露自己的真实出身(仿佛是别人委...

更多: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上海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