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红楼望月 · “秦学”探佚的四个层次(1)

汇辑我关于 红楼梦 研究成果的 秦可卿之死 一书于1994年5月由华艺出版社推出 第一版的五千册书刚开始发行 与我争鸣的文章便连续出现 上海陈诏先生一篇长文发在贵州省红学会的 红楼 杂志1994年第二期 同样的观点 亦见于他为上海市红学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红楼梦之谜 一书(1994年1月第一版)所撰写的“答问”中;同时 山西 太原日报 “双塔”副刊又于1994年7月26号刊出了梁归智先生的 探佚的空间与限度 一文 该文副标题为“由刘心武、王湘浩的‘红学’探佚研究想起...

更多: 知网万方 籍合网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62、 红楼望月 · 樯木·义忠亲王·秦可卿(1)

汝昌前辈: 得您端午大札 蒙您见告:近考“潢海铁网山”所产“樯木”即辽海铁岭山中的梓木 潢水是大辽河的主源 蒙语曰锡喇穆伦[或作楞] 河自古北口以北流至铁岭之正北 此处明代设“辽海卫” 铁网山即铁岭甚明 夹一“网”字寓“打围”之义 盖清代在此有大猎场 梓木高而直 故似桅杆也 汉帝以梓作棺名曰“梓宫” 义忠老亲王即取此义 隐寓“帝位”(康熙太子胤礽与其子弘皙) 您说:可卿之殓竟用了“梓宫”之材 此中意味深长 极是 端午大札早悉 迟至今日才回 是因为看了一个月的世界杯球赛 并应...

更多: 国图 知网万方 籍合网 国图▪文津 京东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64、 红楼望月 · 可人曲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一回 写在冯紫英家中 贾宝玉、冯紫英、薛蟠及锦香院的妓女云儿一起发令饮酒唱曲 各人所说的“女儿悲、愁、喜、乐”四句及所唱曲文 不但契合各人性格 生动贴切 而且暗含着许多对书中人物与情节发展的提示 人们已写过不知多少篇文章 分析这一描写 特别是对贾宝玉的 红豆曲 还有关于薛蟠的那些细节 都已形成滥觞;可是 冯紫英在那一场合所唱的 可人曲 却鲜为人注意 冯紫英不消说是“逢知音”的谐音 他是谁的知音 笼统而言 好说——他是贾府的知音;再具体点呢 是贾宝玉的知音...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165、 红楼望月 · 元春为什么见不得“玉”字?(1)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后 大观园建成 于是“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元妃进园游幸 乃命传笔在砚伺候 亲搦湘管 为园中重要处赐名 对原来宝玉等所拟匾额 她只改了一个——将“红香绿玉” 改为了“怡红快绿” 宝玉对此浑然不觉 奉命作诗时 在“怡红院”一首中 草稿里仍有“绿玉春犹卷”字样;偏薛宝钗心眼儿细 急忙悄推宝玉提醒他:元妃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 才改成“怡红快绿” 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 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 ”又教给宝玉 用唐钱翊的“冷烛无烟绿蜡干”典 以“绿蜡”来取代“绿...

更多: 国图▪文津 国图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万方数据

166、 红楼望月 · 元春为什么见不得“玉”字?(2)

“未嫁先名玉 来时本姓秦” 系南北朝梁刘瑗 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 一诗里面的两句 流传很广的 玉台新咏 里就收有这首诗 脂砚斋评语里也引用过它 并说“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托比、大讽刺处” 虽然这条脂批是写在第七回秦钟见凤姐一段处 似乎是针对秦钟说的 但秦钟在第十六回也就一命呜呼 此后再难出现 光为秦钟出此二语 并认为是“此书大纲目、大托比、大讽刺处” 很难让人想通 考虑到脂砚斋“命芹溪删去”“淫丧天香楼”一节 严格把握“此书不敢干涉朝廷”的“政治标准” 这句评语也许是有...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国图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京东

167、 红楼望月 · “三春”何解?(1)

红楼梦 第五回里关于元春的判词 有“三春争及初春景”句 一般论者都把“三春”解释为迎春、探春和惜春 如冯其庸等主编的 红楼梦大辞典 就把这句的含义说成“隐指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的命运不如元春的荣耀显贵” 但在关于惜春的判词里 却又有“勘破三春景不长”一句(关于她的曲 虚花误 头一句也是“将那三春看破”) 上述词典则解释为“惜春从三个姐姐——元春、迎春、探春的不幸命运中看破红尘” 按这样的解释 似乎只要从元、迎、探、惜里任意抽出三位加以排列组合 都可说成“三春” 而元、迎、...

更多: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国图 上海图书馆

168、 红楼望月 · “三春”何解?(2)

【附】周汝昌 读 “三春”何解 心武作家研读“红楼” 出于性情 用心深细 时出新意 言人所未能言 近见其解析“三春”一文 可谓善察能悟——我之评语 看来不虚 心武谓:如以“三春”为指贾府之姊妹四春中之任何某三人 皆不能通;故知以往此类说法 均难成立 此说良是 可破一般相沿的错觉 而他正式提出:雪芹笔下之“三春”应指三年的“好日子”佳景况 按之书丈 若合符契 此为一个新贡献 启人心智 心武举了很多处“三春”语例 其一为“软衬三春草”(题蘅芜院) 按 此处之“三春” 暗用孟郊名...

更多: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京东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169、 红楼望月 · 牙牌令中藏玄机(1)

“双悬日月照乾坤” 这是 红楼梦 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情节里一句令词儿 历代许多读者都是马马虎虎地就读了过去 周汝昌先生却郑重地告诉我们 这里头隐藏着一件公案 那就是在乾隆四年(1739年) 出现了打算颠覆乾隆帝位的一股政治势力 他们以康熙朝的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为首 俨然组织起了“影子政权” 图谋行刺乾隆 取而代之 那短时间的情势 比喻为“双悬日月照乾坤” 真是恰切得很 红楼梦 并不是曹雪芹写的家史 而是一部含有高度虚构性的小说 但是这小说的创作源泉 却是曹雪芹自...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籍合网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万方数据

170、 红楼望月 · 牙牌令中藏玄机(2)

【附】周汝昌先生壬午九月信 心武学友: 蒙你电话慰问 深感厚意 遇此突然之事(刘注:指其夫人逝世) 自然心绪不佳 幸而频见津报屡刊佳作 令孩辈读听 增喜减忧 此近日之实情也 “双悬”句系李白原文 暗指唐玄宗逃离 肃宗擅立之史迹 可加一注 更令读者信服 认识雪芹笔法的独特性——即艺术的个性 总想把红楼拉向“一般化” 即“庸常性” 而且以为只有这样才算“懂文学”……中国的事态如此 良可慨也 真理常常是在“少数”这一面 不必听“四面楚歌”(我已听了几十年 )可以多写写 编个小集 ...

更多: 国图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171、 红楼望月 · 北静王的原型(2)

【附】周汝昌先生壬午九月十九日信 心武贤友: 昨见津报又刊出 北静王原型 一文 让孩子代读可得知梗概 见你再接再厉锲而不舍喜甚 于是我又想起 不知写给你了没有(重复也无妨 可作为“强调”看也) 即:第五十八回的开头一位老太妃薨逝 这才引发了以下这些回的故事(贾母、王夫人皆不在家 园中事故纷起) 这太妃即熙嫔 康熙的庶妃 陈氏女 胤禧的生母 她卒于乾隆二年开头 这是拙著自十八回到五十四回乃“乾元”的说法 又一力证 天下哪有如此多的“巧合” 所以书中特写荣府与静府的人在送灵时是...

更多: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国图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172、 红楼望月 · 老太妃之谜

已故“红学”家吴世昌先生在其 红楼探源 一书中 注意到 红楼梦 第五十八回里写到一位老太妃薨后 “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 按爵守制” 结果贾母及邢、王二夫人乃至尤氏、许氏(贾蓉续弦)等每天都要入朝随祭 后来这位老太妃到离京来回需十来日的陵寝安灵 不仅贾母等女眷需去参与守灵 贾珍、贾琏、贾蓉等老少爷们也都随去 很长时间不在家里 贾府为了好歹留个主子照应家里 便报了个“尤氏产育” 协理宁、荣两府事体;吴世昌先生经过一番分析 认为曹雪芹本来是到这几回要写贾元春之死 后来却把贾元春之死...

更多: 京东 万方数据 国图 籍合网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173、 红楼望月 · 芦雪庵联诗是雪芹自传(2)

在联诗中 曹雪芹用“石楼闲睡鹤 锦羪暖亲猫”两句 极为含蓄地概括了他所写的这本书 红楼梦 第二十三回 有贾宝玉的四季即事诗 其秋夜即事中有“苔锁石纹容睡鹤”之句 蕉棠两植的怡红院中有鹤 在书中亦有描写;冬夜即事中有“锦羪鹴衾睡未成”之句 书中第五回即写到秦氏“叫小丫环们在檐下看着猫儿打架” 可见贾府中 锦羪和猫儿都是最常见的事物 最能传达出那里的氛围;在很可能见到过曹雪芹本人并读过其未能传至今日的原稿的明义的 题〈红楼梦〉 组诗中 有一首就写到贾宝玉“晚归薄醉帽颜欹 错认 ...

更多: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174、 红楼望月 · 太虚幻境四仙姑(2)

冬福 周汝昌 1999年12月12日 小诗寄心武学兄〓解味 善察能悟慧心殊 万喙红谈乱主奴 惟有刘郎发奇致 近来商略四仙姑...

更多: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知网万方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175、 红楼望月 · “枉凝眉”曲究竟说的谁?(1)

在太虚幻境 警幻仙姑让十二个舞女上来 为贾宝玉演唱新制 红楼梦 十二支曲 并让他边听边看原稿 但书上开列出的唱曲 并不是十二支而是十四支 也许 是把开头的“引子”和最后的“收尾”不予计算吧 这倒不是什么太大的令人疑惑处 最令人费猜疑的 是“引子”后的头两曲 特别是第二曲“枉凝眉” 去掉“引子”和“尾声”的十二支曲 按一般读者的推想 应该是恰好给金陵十二钗的每一钗分别安排一曲 但细读这十二支曲 就发现从第三曲起才是一曲概括一人的命运 依次是元春、探春、史湘云、妙玉、迎春、惜春...

更多: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国图▪文津 京东 知网万方

176、 红楼望月 · 妙玉之谜(1)

妙玉在太虚幻境“薄命司”的 金陵十二钗正册 中 居第六位(第五页);在 红楼梦十二支曲 中 关于她命运暗示的“世难容”一曲 亦安排在涉及黛玉、宝钗、元春、探春、湘云的曲后 仍是第六位 这是很费解的 金陵十二钗中 只有她一人不属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 既非其血统 亦非李纨、秦可卿那种嫁到其中的女子 可是她却不仅名列于基本上由四大家族女性垄断的名册中 并且还排名居中 大有云断高岭之势 这实在值得探究 所谓 金陵十二钗正册 以及 红楼梦十二支曲 中的女性排名 并不以辈分长幼为序...

更多: 万方数据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京东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177、 红楼望月 · 薛宝琴为何落榜?(1)

这个问题的更准确的提法是:薛宝琴为何被排除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外 我们都知道 在 红楼梦 第五回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里 偷看了暗示书中诸女子命运的簿册 首先翻开的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只看了关于晴雯和袭人的两页便掷下了 从中读者可以领悟 “又副册”里大概收的都是与晴、袭相类似的大丫头 估计紫鹃、莺儿等都在其中;后来又写到揭看“金陵十二钗副册” 却只看了一页 是关于香菱的 因“仍不解” 竟又掷下 不过读者可以猜出 “副册”里收的 可能还有平儿 也就是虽然开头是丫...

更多: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国图 上海图书馆

178、 红楼望月 · 薛宝琴为何落榜?(2)

前八十回里 写到贾母曾起过将薛宝琴配给贾宝玉的念头 后来薛姨妈代为说明 宝琴父亲已死 母亲有痰症也时日不多 但她父亲在世时已将她配给了梅翰林之子 她之所以随哥哥薛蝌进京 就是等梅翰林外任期满回到京城 好嫁过去完婚 那么 在曹雪芹所写成或至少是设计好的八十回后的篇章中 她究竟是否嫁给了梅翰林之子并终守一生呢 从八十回文本和脂砚斋批语的逗漏 我们可以推测出来 她后来的命运并非就此绾定 她的吟红梅诗里有这样的句子:“闲庭曲槛无余雪 流水空山有落霞 ”表面上这都是紧扣“红梅”说事 ...

更多: 知网万方 京东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179、 红楼望月 · 贾琏王熙凤的夫妻生活(2)

关于王熙凤的命运结局 第五回里有“一从二令三人木”的暗示 有研究者指出 这意味着她与贾琏的夫妻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贾琏对她言听计从 第二阶段则是反过来对她施以命令 第三阶段则是把她休了 可惜现在八十回以后曹雪芹究竟怎么写的我们无从看见 只从某些脂砚斋批语里得知 曹雪芹笔下有王熙凤沦落到被役扫雪等情节 红楼梦 里对贾琏王熙凤夫妻生活的描写 不避讳写性 却又用笔巧妙 既提供了那个时代一对标准贵族夫妻日常起居的栩栩如生的画卷 又透过他们性爱关系的变化揭示了宗族间的利益摩...

更多: 知网万方 京东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80、 红楼望月 · 春梦随云散

红楼梦 第五回 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 警幻仙姑尚未现形 先闻其歌: 春梦随云散 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 何必觅闲愁 我以为 中国古典文学中 伤春与悼梦是贯穿始终的一个母题 在古典诗歌里 “春”字和“梦”字出现的频率极高 “春梦”二字相连以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出现的情况屡见不鲜 南北朝时期 南梁萧悫有 春庭晚望 : 春庭聊纵望 楼台自相隐; 窗梅落晚花 池竹开初笋 泉鸣知水急 云来觉山近; 不愁花不飞 到畏花飞尽 那时律诗还处在萌芽状态 他却已在齐整抑扬的诗句里表达了鲜明的伤春...

更多: 国图 上海图书馆 京东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