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医学源流论 · 卷下·病不可轻汗论

治病之法 不外汗下二端而已 下之害人 其危立见 故医者病者皆不敢轻投 至于汗多亡阳而死者 十有二三虽死而人不觉也 何则 凡人患风寒之疾 必相戒 以为宁暖无凉 病者亦重加覆护 医者亦云服药必须汗出而解 故病人之求得汗 人人以为当然也 秋冬之时 过暖尚无大害 至于盛夏初秋 天时暑燥 卫气开而易泄 更加闭户重衾 复投发散之剂 必至大汗不止 而阳亡矣 又外感之疾 汗未出之时 必烦闷恶热 及汗大出之后 卫气尽泄 必阳衰而恶寒 始之暖覆 犹属勉强 至此时虽欲不覆而不能 愈覆愈汗 愈汗愈...

更多: 京东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182、 医学源流论 · 卷下·临病人问所便论

病者之爱恶苦乐 即病情虚实寒热之征 医者望免切脉而知之 不如其自言之为尤真也 惟病者不能言之处 即言而不知其所以然之故 则赖医者推求其理耳 今乃病者所自知之病 明明为医者言之 则医者正可因其言而知其病之所在以治之 乃不以病人自知之真对症施治 反执己之偏见强制病人 未有不误人者 如伤寒论中云:能食者为中风 不能食者为中寒 则伤寒内中风之症 未尝禁其食也 乃医者见为伤寒之症 断不许食 凡属感症 皆不许其食 甚有病已半愈 胃虚求食 而亦禁之 以至因饿而死者 又伤寒论云:欲饮水者 ...

更多: 国图 籍合网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183、 医学源流论 · 卷下·治病不必顾忌论

凡病人或体虚而患实邪 或旧有他病与新病相反 或一人兼患二病 其因又相反 或内外上下各有所病 医者踌躇束手 不敢下药 此乃不知古人制方之道者也 古人用药 惟病是求 药所以制病 有一病则有一药以制之 其人有是病 则其药专至于病所而驱其邪 决不反至无病之处以为祸也 若留其病不使去 虽强壮之人 迁延日久 亦必精神耗竭而死 此理甚易明也 如怯弱之人 本无攻伐之理 若或伤寒而邪入阳明 则仍用硝黄下药 邪去而精气自复;如或怀妊之妇 忽患症瘕 必用桃仁、大黄以下其瘕 瘀去而胎自安;或老年及...

更多: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184、 医学源流论 · 卷下·病深非浅药能治论

天下有治法不误 而始终无效者 此乃病气深痼 非泛然之方药所能愈也 凡病在皮毛荣卫之间 即使病势极重 而所感之位甚浅 邪气易出 至于藏府筋骨之痼疾 如劳怯、痞隔、风痹、痿厥之类 其感非一日 其邪在藏府筋骨 如油之入面 与正气相并 病家不知 屡易医家 医者见其不效 杂药乱投 病日深而元气日败 遂至不救 不知此病非一二寻常之方所能愈也 今之集方书者 如风痹大症之类 前录古方数首 后附以通治之方数首 如此而已 此等治法 岂有愈期 必当遍考此病之种类 与夫致病之根源 及变迁之情状 并...

更多: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京东 上海图书馆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籍合网

185、 医学源流论 · 卷下·愈病有日期论

治病之法 自当欲其速愈 世之论者 皆以为治早而药中病则愈速 治缓而药不中病则愈迟 此常理也 然亦有不论治之迟早 而愈期有一定者 内经 藏气法时论云:夫邪气之客于身也 以胜相加 至其所生而愈 至其所不胜而甚 至其所生而持 自得其位而起 其他言病愈之期不一 伤寒论云:发于阳者七日愈 发于阴者六日愈 又云: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 十二日愈 此皆宜静养调摄以待之 不可乱投药石 若以其不愈 或多方以取效 或更用重剂以希功 即使不误 药力胜而元气反伤;更或有不对症之药 不惟无益 反有大害 ...

更多: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186、 医学源流论 · 卷下·治病必考其验否论

天下之事 惟以口舌之争而无从考其信否者 则是非难定 若夫医则有效验之可征 知之最易 而为医者 自审其工拙亦最易 然而世之择医者与为医者 皆愦愦而莫之辨 何也 古人用药 苟非宿病痼疾 其效甚速 内经 云:一剂知 二剂已 又云:覆杯而卧 伤寒论云:一服愈者 不必尽剂 可见古人审病精而用药当 未有不一二剂而效者 故治病之法 必宜先立医案 指为何病 所本何方 方中用某药专治某症 其论说本之何书 服此药后于何时减去所患之何症 倘或不验 必求所以不验之故 而更思必效之法;或所期之效不应...

更多: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京东 知网万方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187、 医学源流论 · 卷下·妇科论

妇人之疾 与男子无异 惟经期胎产之病不同 且多症瘕之疾 其所以多症瘕之故 亦以经带胎产之血易于凝滞 故较之男子为多 故古人名妇科谓之带下医 以其病总属于带下也 凡治妇人 必先明冲任之脉 冲脉起于气街(在毛际两旁) 并少阴之经 挟脐上行 至胸中而散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脐旁四寸) 以上毛际 循腹里 上关元 又云:冲任脉皆起于胞中 上循背里 为经脉之海 此皆血之所从生 而胎之所由系 明于冲任之故 则本原洞悉 而后其所生之病 千条万绪 可以知其所从起 更参合古人所用之方 而神明变化...

更多: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88、 医学源流论 · 卷下·四大家论

医道之晦久矣 明人有四大家之说 指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四人 谓为千古医宗 此真无知妄谈也 夫仲景先生 乃千古集大成之圣人 犹儒宗之孔子 河间、东垣 乃一偏之学 丹溪不过斟酌诸家之言 而调停去取 以开学者便易之门 此乃世俗之所谓名医也 三子之于仲景 未能望见万一 乃跻而与之并称 岂非绝倒 如扁鹊、仓公、王叔和、孙思邈辈 则实有师承 各操绝技 然亦仅成一家之言 如儒家汉唐诸子之流 亦断断不可与孔子并列 况三人哉 至三人之高下 刘则专崇 内经 而实不能得其精义;朱则平易...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籍合网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189、 医学源流论 · 卷下·涉猎医书误人论

人之死 误于医家者十之三 误于病家者十之三 误于旁人涉猎医书者 亦十之三 盖医之为道 乃通天彻地之学 必全体明而后可以治一病 若全体不明 而偶得一知半解 举以试人 轻浅之病 或能得效;至于重大疑难之症 亦以一偏之见 妄议用药 一或有误 生死立判矣 间或偶然幸中 自以为如此大病 犹能见功 益复自信 以后不拘何病 辄妄加议论 至杀人之后 犹以为病自不治 非我之过 于是终身害人而不悔矣 然病家往往多信之者 则有故焉 盖病家皆不知医之人 而医者写方即去 见有稍知医理者 议论凿凿 又...

更多: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国图

190、 褚氏遗书 · 序

黄巢造变 从乱群盗 发人冢墓 掘取金宝 遇大穴焉 方丈余 中环石 十有八片 形制如椁 其盖六石 题曰:“有齐褚澄所归 ”启盖棺 骨已蛇蚁 所穴环石内向 文字晓然 盗疑兵书 移置穴外 视之弃去 先人遇见 读彻 嘱邻慎护 明年具舟载归 欲送官以广其传 遭时兵革不息 先人亦不幸 遗命异物终当化去 神书理难久藏 其以褚石为吾棺椁之实隐 则骸骨全 褚石或兴吾名 亦显渊 募能者调墨 治刻百本散之 余遵遗戒 先人讳广 字叔常 清泰二年五月十九日古扬萧渊序 靖康初 金人入境 羣盜乗間 在處...

更多: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191、 褚氏遗书 · 本气

天地之气 周于一年 人身之气 周于一日 人身阳气以子中自左足而上 循左股、左手指、左肩、左脑、横过右脑、右肩、右臂手指、胁、足 则又子中矣;阴气以午中自右手心通右臂、右肩、横过左肩、左臂、左胁、左足外肾、右足、右胁 则又午中矣 阳气所历 充满周流 阴气上不过脑 下遗指趾 二气之行 昼夜不息 中外必偏 一为痰积壅塞 则痰疾生焉 疾证医候 统纪浩繁 详其本源 痰积虚耳 或痰聚上 或积恶中 遏气之流 艰于流转 则上气逆上 下气郁下 脏腑失常 形骸受害 暨乎 气本衰弱 运转难迟 或...

更多: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国图 知网万方 京东 上海图书馆

192、 褚氏遗书 · 平脉

脉分两手 手分三部 隔寸尺者 命之曰关 去肘度尺曰尺 关前一寸为寸 左手之寸极上 右手之尺极下 男子阳顺 自下生上 故极下之地 右手之尺为受 命之根本 如天地未分 元气浑沌也 既受命矣 万物从土而出 惟脾为先 故尺上之关为脾 脾上生金 故关上之寸为肺 肺金生水 故自右手之寸 越左手之尺为肾 肾水生木 故左手尺上之关为肝 肝木生火 故关上之寸为心 女子阴逆自上生下 故极上之地 左手之寸为受命之根本 既受命矣 万物从土而出 惟脾为先 故左手寸下之关之脾 脾土生金 故关下之尺为肺...

更多: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国图▪文津

193、 褚氏遗书 · 精血

余食五味养髓骨肉血肌肤毛发 男子为阳 阳中必有阴 阳之中数八 故一八而阳精升 二八而阳精溢 女子为阴 阴中必有阳 阳之中数七 故一七而阴血升 二七而阴血溢 阳精阴血皆饮食五味之实秀也 方其升也 智虑开明 齿牙更始 发黄者黑 筋弱者强 即其溢也 凡充身肢体手足耳目之余 虽针芥之沥无有不下 凡子形肖父母者 以其精血尝于父母之身无所不历也 是以父一肢废则子一肢不肖其父母 一目亏则一目不肖其母 然雌鸟牝兽无天癸而成胎者何也 鸟兽精血往来尾间也 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 则五体有不满之处...

更多: 国图 知网万方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194、 褚氏遗书 · 除疾

除疾之道 极其候证 询其嗜好 察致疾之由来 观时人之所患 则穷其病之始终矣 穷其病矣 外病疗内 上病救下 辨病藏之虚实 通病藏之母子 相其老壮 酌其浅深 以制其剂 而十全上功至焉 制剂独味 为上二味次之 多品为下 酸通骨 甘解毒 苦去热 咸导下 辛发滞当验之 药未验切戒 亟投大势 既去余势 不宜再药 修而肥者 饮剂丰羸而弱者受药减 用药如用兵 用医如用将 善用兵者 徒有车之功;善用药者 姜有桂之效 知其才智 以军付之 用将之道也 知其方 伎以生付之用 医之道也 世无难治之疾...

更多: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籍合网

195、 痧胀玉衡 · 痧胀玉衡

郭氏鉴于当时痧胀流行 采取前人有关经验 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撰写 痧胀玉衡 一书共3卷 约7.9万字 上卷 载痧症发蒙论 玉衡要语列治痧三法 放痧有十、刮痧法、用针说、用药大法等专论治痧方法 玉衡脉法列唇舌辨、痧脉十二经辨、痧脉要诀、痧脉有似阴证辨、痧脉似气血有条辨、痧脉诀生死法等专论舌、脉诊法 中卷 叙述临床各种痧证的症状 并附以治疗验案 列遍身肿胀痧、伤风咳嗽痧 胎前产后痧、例经痧、眼目痧、瘟痧等45种 下卷 载述治痧方药 共载汤、丸、丹、散剂56方 另载便用方7首...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京东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国图

196、 温热论 · 温热论

序: 清叶桂讲授 门人顾景文等据笔记整理而成; 续临证指南 中称为 外感温热篇 ; 温热经纬 中称作 叶香岩外感温热病篇 ; 医门棒喝 则称 叶天士温热论 阐明温病发生、发展规律 归纳为"温邪上受 首先犯上 逆传心包";提出温病发展的卫、所、营、血四个阶段 表示疾病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叙述辨舌、验齿、辨斑疹等意义 在温病学说的发展上 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现有多种刊本 ...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国图 知网万方 籍合网 国图▪文津

197、 医学源流论 · 医学源流论

徐大椿(1693-1771年) 又名大业 字灵胎 晚号洄溪老人 清代江苏吴江县松陵镇人 祖父徐釚 为翰林院检讨 曾纂修 明史 父徐养浩 精水利之学 曾聘修 吴中水利志 徐大椿自幼习儒 旁及诸子百家 凡星经、地志、九宫、音律、技击无不探究 尤嗜 易经 与黄老之学 年弱冠 补邑诸生 旋改习武 精通技击及枪棍之法 可举三百斤巨石 年近三十 因家人多病而致力医学 攻读 本草 、 内经 、 难经 、 伤寒 、 千金 、 外台 及历代名医之书 久之妙悟医理 遂悬壶于世 其临证洞晓病源 用...

更多: 国图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京东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198、 先哲医话 · 先哲医话

先哲医话 序 栗园浅田君以廓清吾道为己任 其撰着布世 顷又聚亨元以降哲匠之论医者 删定其文 名曰 先哲医话 余受而读之 艮山先生以下凡十三家 其超迈之识 独得之见 发前贤所未发 而于诊候施设之法 的实明确 寓妙用于片言 寄活变于只句 可谓医林圭臬也 今夫稗说野乘所载古昔英雄之战略 有神算可骇者 有勇敢可畏者 有运用转化不可测者 然以冗杂无统 人或漫然不省记 一入良史笔 则耳目一新 永为百世模范矣 斯编原以国字书之 多出门人手 故俚言俗语间失浅易 读者慊焉 今经君删润 而文理...

更多: 国图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199、 存存斋医话稿 · 存存斋医话稿

存存斋医话稿 清 赵晴 序 唐王勃撰医话序一卷 即医话之鼻祖也 宋张杲着医说十卷 明俞弁着续医说十卷 即医话之导师也 迨前清作者如林 史典着愿体医话 黄凯钧着友渔斋医话 王士雄编柳洲医话着潜斋医话 毛祥麟着对山医话 陆以着冷庐医话 计楠着客尘医话 柳宝诒着惜余医话 丁福保着医话丛存 先祖秀山公纂古医格言 皆本各个人之阅历 或话所闻 或话所见 或话所心得 或转述师友之见闻 或指摘医家之利弊 或宪章先圣之名言 虽各话当年陈迹 而言多精凿 较之浏览医书 尤有趣味 且足长见识而益智...

更多: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知网万方 京东 国图

200、 喉科指掌 · 喉科指掌

喉科指掌 张宗良 叙 夫医之为类最繁 其为道甚难 而于咽喉一科则尤难之难者也 咽以纳食 喉以纳气 纳食者 为胃脘 下通于脾 从土化 纳气者 为肺脘 下通于心 从金化 金性燥 其变动为涩 涩则闭塞而不仁 故喉病谓之痹 土性湿 其变动为泥 泥则壅胀而不通 故咽病谓之肿 治咽喉者 夫人能知之 而至其证之虚实寒热 与夫治法之攻补升降 所为剖析于毫芒 折衷于疑似者 非聆音切脉、辨气察形 鲜不以铢黍之差 成淄渑之判 即或兢兢 试探揣摩 恐不得当 顾势急而救之以缓 伤重而扶之以轻 因循之...

更多: 籍合网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