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验方家秘 · 验方家秘

验方家秘 山野居士 血壅:一人遍身忽然肉出如锥痒痛不能饮食者名曰血壅 方用赤皮葱烧灰水淋之洗 内服淡豆豉汤数盏而愈 眼胀又名肝胀:一人眼珠垂下至鼻 大便出血 名曰眼胀 方用羌活水煎数服即愈 气奔:一人遍身皮底浑如波浪声痒不可忍 抓之血出不能止 名曰气奔 用党参 苦梗 青盐 细辛 各一两 水二碗煎服 饮尽便愈 血溃:一人眼内白眦俱黑 见物依旧 毛发直如铁条 不语如醉 名曰血溃 用五灵脂末二钱酒调下愈 应声虫:一人腹中有物作声 随人语言 名曰应声虫 雷丸一味煎服而愈 板蓝汁一盏...

更多: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国图▪文津 京东

122、 醉花窗医案 · 醉花窗医案

醉花窗医案 书论 医书始内经 赅括群言 为医家之祖.后仲景之伤寒论 河间之瘟疫 东垣十书 丹溪心法四大家如日月行天 江河在地 前辈论之详矣 然其卷帙浩繁 学者不免望洋而叹 近则钦定医宗金鉴一书 兼集诸家之长而条贯之 又分门别类 编为歌诀 使学者便于记诵 诚此道之津梁也 学者诚能熟读精思 本之仲景以正其源 参之河间以穷其变 内伤则法乎东垣 滋补则遵之丹溪 其于斯道 思过半矣 再能博极群书 自有左右逢源之妙 于是得兔忘筌 得意忘言 未有不精妙入神者 每见吾乡业斯道者 叩其书 小则...

更多: 万方数据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国图▪文津 国图

123、 食疗方 · 食疗方

食疗方 第一类·植物类食疗方 萝卜粥 〔食品〕大萝卜五个 〔主疗〕消渴、舌焦、口干、小便数 〔方法〕煮熟 绞取汁 用粳米三合 同水并汁 煮粥食之 第一类·植物类食疗方 小麦粥 〔食品〕小麦 不以多少 〔主疗〕消渴、口干 〔方法〕淘净 煮粥或炊作饭 空腹食之 第一类·植物类食疗方 马齿菜粥 〔食品〕马齿菜 〔主疗〕香港脚、头面水肿、心腹胀满、小便淋涩 〔方法〕洗净 取汁和粳米同煮粥 空腹食之 第一类·植物类食疗方 葛粉羹 〔食品〕葛根半斤:捣取粉四两;荆芥穗一两;豉三合 〔主...

更多: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京东 国图

124、 针灸集成 · 之1

针灸集成 清 廖润鸿 序 医用针灸由来久矣尝见痼疾沉 药力所不能愈者得针灸而奏效独奇自穴道难明业医者惮究遂借口泄气极力诋诃俾患者视为畏途致令内经素问心法终于就湮可慨也今岁夏偶遇明师以针灸集成相示因取而读之渐觉豁然有得窃以为下手用功处在熟穴法熟极则巧自生而余性健忘深虑旋得旋失因将原书考正穴法韵以五言用当记诵并遵御纂医宗金鉴参互考究正其讹舛且近取诸身时尝寻按至忘寝食更觉胸有把握益信古人救世深心金针度尽特患不甚研求耳余自维留京五载年已四十文章无灵终不能进蓬瀛一步虽平日于天交算学地...

更多: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国图▪文津

125、 陈莲舫先生医案 · 陈莲舫先生医案

陈莲舫医案 清 陈秉钧撰 卷上一、中风二、类中三、肝风四、历节风五、游风六、冷麻风七、肩风八、紫云风九、四弯风十、面游风十一、驴唇风十二、漏蹄风十三、鹤膝风十四、肝气十五、劳伤十六、春温十七、风温十八、湿温十九、湿 二十、后二十一、痱疹二十二、中暑二十三、秋燥二十四、冬温二十五、温毒二十六、风痧二十七、食复二十八、呃忒二十九、霍乱三十、囊风三十一、惊风三十二、肺痈三十三、肺痿三十四、哮嗽三十五、哮喘三十六、咳嗽三十七、呕血三十八、吐血三十九、口鼻血四十、痞块四十一、胸痹四...

更多: 国图▪文津 籍合网 京东 上海图书馆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126、 集验背疽方 · 集验背疽方

集验背疽方 宋 李迅 原序 始予奉亲携幼 来官泉江 未入境 首问邑有良医师乎 又问市有佳药肆乎 或对以医固不乏人 而庸庸者实多 药肆仅一二数 然稍贵细者则缺焉 予谓:二者 老幼所根据以为命也 今顾若此 其奈之何哉 或曰:邑有李嗣立廷评者 广收方书 多蓄药味 有问方者必告 有求药者必与 了无吝色厌心 予固私窃庆幸 时方至旅见 亦未暇询及也 久之 嗣立来请问(一作间) 与之款语 见其持心近浓 非爱人利物之言不谈 叩以 难 、 素 、 脉诀 、 病源 等书 其应答如流 厥后家人子或...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国图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127、 鬻婴提要说 · 鬻婴提要说

叙 苏内翰曰:惟有子为不朽 人之有子也 讵可忽乎哉 境不论贫富 家不论贵贱 其爱之、惜之、保护之则一也 独是婴儿之生 犹草木之有萌也 萌甫出 遇严寒酷热 则或枯;经骤雨狂风 则不达 生机方露 调护为难 若婴儿亦人之萌耳 近来由萌而夭折者不可胜数 其中 或饥饱之不均 或寒燠之不节 或调养之无法 或禁忌之不知 恻然心伤 计无可施 因念古人于所爱惜、于所保护者 如何阅历 如何经验 而后垂一法以施之 立一说以遵之 余乃簇书之奥旨 采先哲之格言 颜曰:鬻婴提要说 即系于 厘正按摩要术 ...

更多: 知网万方 国图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京东

128、 养生随笔 · 养生随笔

卷一 安寝少寐乃老年大患 内经 谓“卫气不得入于阴 ”常留于阳 则阴气虚 故目不瞑 载有方药 罕闻奏效 邵子曰:“寤则神栖于心 ”又曰:“神统于心 ”大抵以清心为切要 然心实最难把捉 必先平居静养 入寝时 将一切营为计虑 举念即除 渐除渐少 渐少渐无 自然可得安眠;若终日扰扰 七情火动 辗转牵怀 欲其一时消释得乎 南华经 曰:“其魂交 ”养生家曰:“先睡心 后睡目 ”俱空言拟议而已 愚谓寐有操纵二法 操者:如贯想头顶 默数鼻息 返观丹田之类 使心有所着 乃不纷驰 庶可获寐;...

更多: 万方数据 国图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129、 铜人针灸经 · 卷一

夫 黄帝正經 者 是先聖之遺教 乃後人之令範 是以先明流注、孔穴 靡不指的其源 若或茍從異説 恐乖正理之言 其十三經脈者 皆有俞、原 手足陰陽之交会 血氣之流通 外營指節 内連臟腑 故經云:“手三陽之脈從手至頭 手三陰之脈[[[從手至胷]]][[[(按:此處誤 依 靈樞·逆順肥瘦 原文 為“從藏走手”)]]] 足三陽之脈[[[從足至頭]]][[[(按:此處誤 依 靈樞·逆順肥瘦 原文 應為“從頭走足”)]]] 足三陰之脈從足至[[[胷]]][[[(按:依 靈樞·逆順肥瘦 原...

更多: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130、 铜人针灸经 · 卷三

神庭一穴 在髪際直鼻上督脉 上一寸髪際是也 足太陽、陽明之會 主治腫氣 風癎、顛風不識人、羊鳴、角弓反張、披髪而上歌下哭、多學人言語 驚悸不得安寢 禁不可針 日灸七壯至百壯 若針 [[[即發於其病在舉火之時]]][[[(按:似有缺、誤)]]] 忌猪、羊、魚肉、酒、麵、熱食 曲差二穴 在神庭傍一寸半 [[[(按:應缺“入”]]] [[[ 字)]]][[[髪際]]] 足太陽脉氣所發 主心中煩滿 汗不出、頭項痛、身熱 目視不明 針入三分 灸三壯 臨泣二穴 在目上直入髪際五分 陷者...

更多: 国图 籍合网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131、 铜人针灸经 · 卷四

後頂一穴 在百會後一寸半枕骨上 是督脉氣所發 針入四分 灸五壯 主風眩 目視 額顱上痛 强間一穴 在後頂後一寸半 一名“大羽” 是督脉氣所發 主頭如針刺、不可以動 項如抜 不可左右顧視 灸五壯 針入二分 腦户一穴 在枕骨上 强間後一寸半 一名“仰風”一名“合顱” 是督脉足太陽之會 主目痛不能視 面赤腫 頭痛 不得灸 灸令人失音 針入三分 瘖門一穴 一名“舌厭” 在項後 入髪際宛宛中 入係舌本 是督脉、陽維之會 仰而取之 主頭風、腦疼 失音不能言 舌急 項强不能囬頭 針入八分...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京东

132、 铜人针灸经 · 卷七

針灸吉日 丁卯、庚午、甲戌、丙子、壬午、甲申、丁亥、辛卯、壬辰、丙申、戊戌、己亥、己未、庚子、辛丑、甲辰、乙巳、丙午、戊申、壬子、癸丑、乙卯、丙辰、壬戌、丙戌 以上並吉 又宜用除日、破日、開日、天毉、要安 並吉 針灸忌日 丁丑、及白虎 [[[血忌血支]]][[[(按:似有缺、誤 不通)]]] 月厭、月殺、月刑、[[[死别獨火凶]]][[[(按:似有缺、誤 不通)]]] 又男忌除日 女忌破日 十干日不治病: 甲不治頭 乙不治喉 丙不治肩 丁不治心戊己不治腹 庚不治腰 辛不治膝...

更多: 京东 国图▪文津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33、 中国医籍考 · 之2

出入乘轩车 从 广座中伸眉抵掌 论议无所忌 识者谓必中奇祸 顷之两目皆盲 KT KT 成废人 不出户庭 而曩所交游 皆断绝 诧叹一室 竟以偾懑卒 此殆天之所以保全之也 (道古堂文集)四库全书提要曰 本草乘雅半偈十卷 明卢之颐撰 其说谓神农本经三百六十五种 应周天之数 无容去取 但古有今无者 居三之一 因于本经 取二百二十二种 又于历代名医所纂 自陶弘景别录 至李时珍纲目诸书内 采取一百四十三种 以合三百六十五之数 未免拘牵附会 然考据该洽 辨论亦颇明晰 于诸家药品 甄录颇严...

更多: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京东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134、 中国医籍考 · 之4

乃仲景于伤寒论中 温热森森 具载黄芩白虎等汤 是其治也 后之学人 苟能引伸此意 便可变化不穷 神明千载 不能细察其理 反执以为治伤寒之法 盍思本汤既无外解之功 又无内夺之力 圣人立法 果何谓乎 自晋以来 疑鬼疑域 陋沿无已 如崔文行解温 用白术乌头细辛桔梗四味 更加附子 名老君神明散 更加萤火 名务成子萤火丸 热药相投 以火济火 谁其辨诸 如仲景书 谓太阳病发热不恶寒而渴者 为温病 朱肱活人书 谓发热恶寒 头疼身痛者 为温病 已悖圣训矣 又云 春秋发斑咳嗽 为温病 至风温 ...

更多: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国图

135、 中国医籍考 · 之7

〔亡名氏五发方论〕书录解题一卷 佚陈振孙曰 五发方论一卷 不知名氏 亦吴晦父所录 〔李氏(世英)痈疽辨疑论〕二卷 存史弥忠序曰 余尝观隋大业中巢元方等 着诸病源候论 其论痈疽诸证 固多本于古书 但能定人以必死之期 而未尝示人以救死之方 然则此书流传于世 见之者毛骨竦立而已 果何益乎 近时陈无择三因方盛行 所谓病有三因者 实原于金匮要略 非臆说也 其为痈疽叙论 谓阴滞于阳则发痈 阳滞于阴则发疽 而此二毒 发无定处 常以脉别之 浮洪滑数则为阳 微沉缓涩则为阴 阴则热治 阳则冷治...

更多: 京东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万方数据

136、 医学举要 · 医学举要

医学举要 清·徐镛 寒证医案 发热恶寒 头疼身痛之暴证 人易辨之 惟久郁肺经而成喘嗽 有似阴虚劳嗽者 不可不辨 郡城西门外奚藕庄客幕于外 上年道途受热 曾患喘嗽 服自便而愈 今复患喘嗽 投自便而加剧 医亦概用清肺补肺 终不见效 自疑为阴虚重证 彷徨无措 遂延予诊 余为脉象见紧 似数非数 前患暑热 故自便可愈 今患寒邪 故反增剧 用小青龙汤而愈 郡庙道士徐兆奎久患三疟 坚不服药 二年方愈 愈后冬月又病伤寒 壮热头痛 医疑冬温 误投辛凉之剂 即昏嘿不省人事 医者以其昏嘿不省 以...

更多: 京东 国图▪文津 籍合网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37、 医学传心录 · 医学传心录

医学传心录 诊脉传心诀 诊家之要四般脉 浮沉迟数为之则 浮沉轻重指端详① 迟数息中分缓急② 浮而无力即为虚③ 浮而有力便为洪 脉沉而无力是弱④ 微沉有力是为实 迟而有力滑脉居⑤ 迟而无力缓与涩⑥ 数而有力为紧弦⑦ 数而无力为芤脉⑧ 浮迟即是表间虚 沉迟即是里冷极 浮数原来表热真 沉数原来里热炎 此言不出古人书 是我传心之秘识 按:脉学讲的越繁琐 初学的人越难掌握 前人曾说:"切脉之事 明于书未必明于心 明于心未必明于手" 所谓"胸中了了 指下难明" 本诀以浮、沉、迟、数四脉为...

更多: 知网万方 京东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138、 养生三要 · 养生三要

养生三要 袁开昌(清) 目录 吴序 杨序 读 养生三要 敬题 卫生精义 善养延年 古今异寿之理 “慈、俭、和、静”四字可以延年 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 陆清献公不药之益寿丸 衰老病死妻子不能代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 养生以不伤为本 风寒暑湿及酒食生冷均能致疾 殉利殉名 勿以有涯随无涯 三毋三寡 无价之药 治心 除妄 受形 本气 津润 分体 精之名义 精血 精、气、神 谷能补精 欲事伤精 忍精成疾 冬夏二至宜禁嗜欲 夏月尤宜藏精 恃强则易戕生 惩忿窒欲 女戎尤可畏 寡欲多男 酒色 ...

更多: 国图 京东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139、 养生随笔 · 养生随笔

养生随笔 清 曹庭栋 卷一 安寝少寐乃老年大患 内经 谓“卫气不得入于阴 ”常留于阳 则阴气虚 故目不瞑 载有方药 罕闻奏效 邵子曰:“寤则神栖于心 ”又曰:“神统于心 ”大抵以清心为切要 然心实最难把捉 必先平居静养 入寝时 将一切营为计虑 举念即除 渐除渐少 渐少渐无 自然可得安眠;若终日扰扰 七情火动 辗转牵怀 欲其一时消释得乎 南华经 曰:“其魂交 ”养生家曰:“先睡心 后睡目 ”俱空言拟议而已 愚谓寐有操纵二法 操者:如贯想头顶 默数鼻息 返观丹田之类 使心有所着...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京东 国图 籍合网

140、 伤寒审证表 · 伤寒审证表

伤寒审证表 序 有熊氏作而医学肇兴含生育物疵疠不作周秦而降和华仓扁之雄各传其术以奏神奇汉张机氏审经脉和药石集经方之大成举世尊为医中至圣懿哉伤寒论一书亘万古莫能忒矣顾以年代贸迁章次陵杂潜心搜讨多所难通唐孙真人后迄无解者国朝医学昌明得昌邑黄元御氏以天挺才智着伤寒悬解以阐之于经络脏腑阴阳顺逆综贯条理剖析靡遗亦既 若日星矣然而原文 列笺注闳富非攻医力学之士仍苦猝难辨晰泾邑包司马诚良于医以需次鄂中来谒叩以黄氏学言之甚悉并质其所为伤寒审证表均根据黄氏编第者一册请付剞披阅一过证状毕呈如掌...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