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浦江吴氏中馈录 · 浦江吴氏中馈录

吴氏中馈录(浦江吴氏中馈录) 宋 浦江吴氏 吴氏中馈录 收于元陶宗仪 说郛 名为 浦江吴氏中馈录 绿窗女史 、 古今图书集成 亦载 一、脯鲊 蟹生 用生蟹剁碎 以麻油先熬熟 冷 并草果、茴香、砂仁、花椒末、水姜、胡椒俱为末 再加葱、盐、醋共十味 入蟹内拌匀 即时可食 炙鱼 鲚鱼(案:俗称凤尾鱼)新出水者治净 炭上十分炙干 收藏 一法:以鲚鱼去头尾 切作段 用油炙熟 每服(一作“段”) 用箬间盛瓦罐内 泥封 水腌鱼 腊中鲤鱼切大块 拭干 一斤用炒盐四两擦过 腌一宿 洗净晾干 再...

更多: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国图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42、 张伯渊茶录 · 张伯渊茶录

张伯渊茶录 明 张源 引 洞庭张樵海山人 志甘恬澹 性合幽栖 号称隐君子 其隐于山谷间 无所事事 日习诵诸子百家言 每博览之暇 汲泉煮茗 以自愉快 无间寒暑 历三十年 疲精殚思 不究茶之指归不已 故所诸 茶录 得茶中三味 余乞归十载 夙有茶癖 得君百千言 可谓纤悉具备 其知者以为茶 不知者亦以为茶 山人盍付之剞劂氏 即王[氵蒙]、卢仝复起 不能易也 吴江顾全典题 采茶采茶之候 贵及其时 太早则味不全 迟则神散 以谷雨前五日为上 后五日次之 再五日又次之 茶芽紫者为上 面皱者...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籍合网 国图▪文津 京东 上海图书馆

43、 本心斋疏食谱 · 本心斋疏食谱

本心斋疏食谱 (宋)陈达叟 编 素食菜谱一卷 被收入 百川学海 丛书集成新编 原书署名“门人清漳友善书堂陈达叟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认为 作者是一位名叫“本心”的老人 编者陈达叟是其门人 本心翁斋居宴坐 玩先天易 对博山炉 纸帐梅花 石鼎茶叶 自奉泊如也 客从方外来 竟日清言 各有饥色 呼山童 供蔬馔 客尝之 谓无人间烟火气 问食谱 予口授二十品 每品赞十六字 与味道腴者共之 啜菽 菽 豆也 今豆腐条切淡煮 蘸以五味 礼不云乎 啜菽饮水 素以绚兮 浏其清矣 羹菜 凡畦蔬根叶...

更多: 籍合网 知网万方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44、 本朝茶法 · 本朝茶法

本朝茶法 (宋)沈括 著 乾德二祐年 始诏在京、建州、汉、蕲口各置榷货务 五年 始禁私卖茶 从不应为情理重 太平兴国二年 删定禁法条贯 始立等科罪 淳化二年 令商贾就园户买茶 公于官场贴射 始行贴射法 淳化四年 初行交引 罢贴射法 西北入粟 给交引 自通利军始 是歳 罢诸处榷货务 寻復依旧 至咸平元年 茶利钱以一百三十九万二千一百一十九贯三百一十九为额 至嘉祐三年 凡六十一年 用此额 官本杂费皆在内 中间时有增亏 歳入不常 咸平五年 三司使王嗣宗始立三分法 以十分茶价 四分给...

更多: 国图 籍合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45、 品茶要录 · 品茶要录

品茶要录 宋 黄儒 品茶要录 一卷 宋黄儒撰 儒字道辅 陈振孙 书录解题 作道父者误也 建安人 熙宁六年进士 此书不载於 宋史·艺文志 明新安程百二始刊行之 有苏轼书后一篇 称儒博学能文 不幸早亡 云其文见阁本 东坡外集 上元焦竑因录附其后 然 东坡外集 实伪本(说详集部本条下) 则此文亦在疑信间也 书中皆论建茶 分为十篇 一采造过时 二白合盗叶 三入杂 四蒸不熟 五过熟 六焦釜 七压叶 八清膏 九伤焙 十辩壑源沙溪 前后各为总论一篇 大旨以茶之采制烹试 各有其法 低昂得失 ...

更多: 国图▪文津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籍合网

46、 山家清供 · 山家清供

山家清供 青精饭 青精饭首者 以此重谷也 按 本草 :南烛木 今名黑饭草 即青精也 采枝叶捣汁 浸米 蒸饭暴干 坚而碧色 久服益颜延年 仙方又有青精石饭 世未知石为何也 按 本草 :用赤石脂三斤、青粱米一斗 水浸越三日 捣为丸 如李大 日服三丸可不饥 是知石即石脂也 二法皆有据 第以山居供客 则当用前法;如欲效子房辟谷 当用后法 读杜诗 既曰:“岂无青精饭 令我颜色好 ”又曰:“李侯金闺彦 脱身事幽讨 ”当时才名如杜李 可谓切于爱君忧国矣 夫乃不使之壮年以行其志 而使之俱有青...

更多: 国图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47、 岕茶笺 · 岕茶笺

岕茶笺(明)冯可宾著 序岕名 环长兴境 产茶者曰白罗懈、曰岩、曰乌瞻、曰青东、曰顾渚、曰筱浦 不可指数 独罗懈最胜 环懈境十里而遥 为懈者亦不可指数 懈而曰芥 两山之介也 罗氏居之 在小秦王庙后 所以称庙后罗岕也 洞山之芥 南面阳光 朝旭夕晖 云■雾■ 所以味迥别也 论采茶 雨前则精神未足 夏后则梗叶大粗 然茶以细嫩为妙 须当交夏时 看风日晴和 月露初收 亲自监采人篮 如烈日之下 又防篮内郁蒸 须伞盖至舍 速倾净匾薄摊 细拣枯枝病叶、蛸丝青牛之类 一一剔去 方为精洁也 论蒸茶...

更多: 国图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48、 大明水记 · 大明水记

世传陆羽茶经其论水云 山水上 江水次 井水下 又云 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瀑涌湍漱勿食 食久令人有颈疾 江水取去人远者 井取汲多者 其说止于此 而未尝品第天下之水味也 至张又新为煎茶水记 始云 刘伯刍谓水之宜茶者 有七等 又载羽为李季卿论水次第有二十种 今考二说 与陆羽茶经皆不合 羽谓 山水上 而乳泉石池又上 江水次 而井水下 伯刍以扬子江为第一 惠山石泉为第二 虎丘石井第三 丹阳寺井第四 扬州大明寺井第五 而松江第六 淮水第七 与羽说皆相反 季卿所说二十水 庐山康王谷水第...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国图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49、 十六汤品 · 十六汤品

十六汤品 汤者 茶之司命 若名茶而滥汤 则与凡末同调矣 煎以老嫩言者凡三品 自第一至第三 注以缓急言者凡三品 自第四至第六 以器类标者共五品 自第七至第十一 以薪火论者共五品 自十二至十六 得一汤 火绩已储 水性乃尽 如斗中米 如称上鱼 高低适平 无过不及为度 盖一而偏杂者也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汤得一可建汤勋 婴汤 薪火方交 水釜才识 急取旋倾 若婴儿之未孩 欲责以壮夫之事 难矣哉 百寿汤 一名白发汤 人过百息墨水逾十沸 或以话阻 或以事废 始取用之 汤已失性矣 敢问...

更多: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京东

50、 养小录 · 养小录

养小录 清 顾仲 饮食以卫生也 粗率无法 或致损人 诚失于讲求耳 苟请求矣 专工滋味 不审利害 如吴人丁骘 因食河豚死 而好味者必谓其中风 非因食鱼 可笑也 穷极口腹 反觉多累 如穆宁 饱啖珍羞 而犹杖责其子 罪其迟供 尤可鄙也 战国四公子 相尚好客 而孟尝下客止食菜 苟一往奢侈 何所穷极 苏易简对太宗 谓物无定味 适口者珍 夜饮吻燥 咀齑数根以为仙味 东坡煮菜羹醒酒 以为味含上膏 气饱霜露 虽粱肉勿过 山谷作 食时五观 倪正父极叹其深切 此数公者 岂未尝阅历滋味 而宝真示朴...

更多: 国图▪文津 国图 京东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籍合网

51、 东茶记 · 东茶记

布帛菽粟土地之所生 而自有常数者也 不在于官必在于民 少取则国用不足 多取则民生倒悬 金银珠玉山泽之所产 而孕于厥初 有减而无增者也 观于秦汉赏赐黄金 率以百千斤为槪 至于宋明之际 白金以两讨 古今之贫富于斯见矣 今有非布帛菽粟之为民所天 金银珠玉之为国所富 得于荒园隙地 自开自落之间 草木可以禅国家裕民生 则何可以事在财利 而莫之言也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花于秋而芽于冬 芽之嫩者曰雀舌鸟嘴 其老者曰茗蔎槚荈 着于神农例于周官 降自魏秦浸盛 历唐至宋人巧渐臻 天下之味莫尙焉 ...

更多: 国图▪文津 籍合网 京东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万方数据

52、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元 倪瓒 酱油法:每黄子一官斗 用盐十斤足秤 水廿斤足秤 下之 须伏日合下 煮面:如午间要吃 清早用盐水搜面团 捺三二十次 以物覆之少顷 又捺团如前 如此团捺数四 真粉细末捍切 煮法:沸汤内搅动下面 沸透住火 方盖定 再烧略沸 便捞入汁沈香朿檀暂藿作末入 原蚕蛾雄不对者 晒干一分 鴄麝香少许 用鹅梨汁作饼 阴焚之 蜜酿蝤蛑:盐水略煮 才色变便捞起 擘开留全壳 螯脚出肉 股剁作小块 先将上件排在壳内 以蜜少许入鸡弹内 搅匀浇遍 次以膏腴铺鸡弹上蒸之 鸡弹才干凝...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籍合网 万方数据 京东

53、 东溪试茶录 · 东溪试茶录

东溪试茶录 宋 宋子安 提要 东溪试茶录 一卷 原本题宋宋子安撰 载左圭 百川学海 中 而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 又作朱子安 未详孰是 然 百川学海 为旧刻 且 宋史·艺文志 亦作宋子安 则 读书志 为传写之讹也 其书盖补丁谓、蔡襄两家 茶录 之所遗 曰东溪者 亦建安地名也 凡分八目 曰总叙焙名 曰北苑 曰壑源 曰佛岭 曰沙溪 曰茶名 曰采茶 曰茶病 大要以品茶宜辨所产之地 或相去咫尺而优劣顿殊 故录中於诸焙道里远近 最为详尽 宋史·艺文志 有吕惠卿 建安茶用记 二卷 章炳文 壑...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京东 籍合网

54、 大观茶论 · 味

【原文】 味:夫茶以味为上 香甘重滑 为味之全 惟北苑壑源之品兼之 其味醇而乏风骨者 蒸压太过也 茶枪乃条之始萌者 木性酸 枪过长则初甘重而终微涩 茶旗乃叶之方敷者 叶味苦 旗过老则初虽留舌而饮彻反甘矣 此则芽胯有之 若夫卓绝之品 真香灵味 自然不同 ...

更多: 籍合网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55、 大观茶论 · 香

【原文】 香:茶有真香 非龙麝可拟① 要须蒸及熟而压之 及千而研 研细而造 则和美具足 入盏则馨香四达 秋爽洒然 或蒸气如桃人夹杂② 则其气酸烈而恶 【注释】 ①非龙麝可拟:龙麝 龙脑、麝香 都是古代著名香料 ②或蒸气如桃人夹杂:桃人 即“桃仁” 茶蒸不熟时会有桃仁一类草木异味 宋人黄儒 品茶要录 说 “蒸不熟 则虽精芽 所损者甚多 试时色青易沉 味为挑仁之气者 不蒸熟之病也 唯正熟者味甘香” ...

更多: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56、 大观茶论 · 藏焙

【原文】 藏焙 数焙则首面干而香减 失焙则杂色剥而味散 要当新芽初生 即焙以去水陆风湿之气 焙用热火置炉中 以静灰拥合七分① 露火三分 亦以轻灰糁覆 良久即置焙篓上 以逼散焙中润气 然后列茶于其中 尽展角焙 未可蒙蔽 候人速彻覆之 火之多少 以焙之大小增减 探手中炉:火气虽热 而不至逼人手者为良 时以手[扌妥]茶 体虽甚热而无害 欲其人力通彻茶体尔 或曰 焙火如人体温 但能燥茶皮肤而已 内之湿润未尽 则复蒸[1]矣② 焙毕 即以用久竹漆器中缄藏之③ 阴润勿开 终年再焙 色常如...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57、 大观茶论 · 罗碾

【原文】 罗碾:碾以银为上 熟铁次之 生铁者非掏拣捶磨所成 间有黑屑藏干隙穴 害茶之色尤甚 凡碾为制 槽欲深而峻 轮欲锐而薄 槽深而峻 则底有准而茶常聚①:轮锐而薄 则运边中而槽不戛② 罗欲细而面紧 则绢不泥而常透 碾必力而速 不欲久 恐铁之害色 罗必轻而平 不厌数 庶已细青不耗 惟再罗则入汤轻泛 粥面光凝③ 尽茶之色 【注释】①底有准而茶常聚:准 平直 说文〉:“准 平也” 此处指碾槽底是平直的 槽身峻深 槽底平直 茶叶容易聚集在槽底 碾出的茶未大小均匀 ②运边中而槽不戛:...

更多: 籍合网 国图 国图▪文津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58、 大观茶论 · 盏

【原文】 盏:盏色贵青黑 玉毫条达者为上① 取其燠发茶采色也 底必差深而微宽 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② 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 然须度茶之多少 用盏之大小 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 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 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注释】 ①盏色贵青黑 玉毫条达者为上:宋人斗茶 茶汤尚白色 所以喜欢用青黑色茶杯 以相互衬托 其中尤其看重黑釉上有细密的白色斑纹 古人称为“兔毫斑” 见前注 ②易于取乳:宋人斗茶 以茶面泛出的汤茶色白为止 乳即指白色汤花 宋代大诗人苏轼 试院煎茶 诗云:“雪乳已翻...

更多: 籍合网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国图

59、 大观茶论 · 瓶

【原文】 瓶 瓶宜金银 小大之制 惟所裁给 注汤害利 独瓶之口嘴而已 嘴之口差大而宛直 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未欲园小而峻削 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 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 不滴沥 则茶面不破 ...

更多: 籍合网 京东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60、 大观茶论 · 构

【原文】 构:构之大小 当以可受一盏茶为量 过一盏则必归其余 不及则必取其不足 倾勺烦数 茶必冰矣 ...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国图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