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大观茶论 · 点

【原文】 点①:点茶不一 而调膏继刻② 以汤注之 手重筅轻 无粟文蟹眼者 调之静面点 盖击拂无力 茶不发立 水乳未浃 又复增汤 色泽不尽 英华沦散 茶无立作矣 有随汤击拂 干筅俱重 立文泛泛 谓之一发点、盖用汤已故 指腕不圆 粥面未凝 茶力已尽 云雾虽泛 水脚易生 妙于此者 量茶受汤 调如融胶 环注盏畔 勿使侵茶 势不砍猛 先须搅动茶膏 渐加周拂 手轻筅重 指绕腕旋 上下透彻 如酵蘖之起面 [正束]星皎月 灿然而生 则茶之根本立矣 第二汤自茶面注之 周回一线 急注急上 茶面不...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国图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万方数据

62、 大观茶论 · 色

【原文】色:点茶之邑 以纯白为上真 青白为次 灰白次之 黄白又次之 天时得于上 人力尽于下 茶必纯白 天时暴暄 芽萌狂长 采造留积 虽白而黄矣 青白者蒸压微生 灰白者蒸压过熟 压膏不尽 则色青暗 焙火太烈 则色昏赤 ...

更多: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63、 大观茶论 · 白茶

【原文】白茶①:白茶自力一种 与常茶不同 其条敷阐 其叶莹薄 崖林之间 偶然生出 虽非人力所可致 有者不过四、五家 生者不过一、二株 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② 芽英不多 尤难蒸培 汤火一失 则已变而为常品 须制造精微 运度得宜 则表里昭彻 如玉之在璞 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 但品不及 【注释】 ①白茶:宋代福建北苑贡茶品种之一 因品质优质、产量少而难得 一直在北苑贡茶中名列第一 ②所造止二、三胯:胯 当作“銙” 銙为压制饼茶的模具 宣和北苑贡茶录 载有“贡新銙”、”试新銙”等饼...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籍合网 国图 上海图书馆

65、 大观茶论 · 水

【原文】 水:水以清轻甘洁为美① 轻甘乃水之自然 独为难得 古人品水 虽曰中泠惠山为上② 然人相去之远近 似不常得 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 其次 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 若江河之水 则鱼鳖之腥 泥泞之污 虽轻甘无取 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绎并跃为度 过老则以少新水投之 就火顷刻而后用 【注释】 ①水以清轻甘洁为美:古人烹茶 极重水的质量 清轻甘洁 就是对水的要求 清 是对浊而言 要求水澄汪不混浊:轻 是对重而言 好水质地轻 即今日说的“软水”;洁 干净卫生 无污染 这三者是讲水质 甘则...

更多: 国图▪文津 国图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66、 大观茶论 · 品名

【原文】 品名:名茶各以圣产之地叶 如耕之平园台星岩叶 刚之高峰青凤髓叶 思纯之大岚叶 屿之屑山叶 五崇柞之罗汉上水桑牙叶 坚之碎石窠石臼窠叶 琼叶 辉之秀皮林叶 师复师贶之虎岩叶 椿之无又岩芽叶 懋之老窠园叶① 各擅其美 未尝混淆 不可慨举 后相争相鬻 互为剥窃 参错无据 不知茶之美恶 在于制造之工拙而已 岂岗地之虚名所能增减哉 焙人之茶 固有前优而后劣者 昔负百今胜者 是亦园地之不常也 【注释】 ①以上所述各产茶地和名茶 都是其时其地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 有盛有衰 至旋生旋...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京东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67、 大观茶论 · 外焙

【原文】 外焙①:世称外焙之茶 脔小而色驳② 体耗而味淡 方正之焙 昭然则可 近之好事者 [上竹下夹]笥之中 往往半之 蓄外焙之品 盖外焙之家 久而益工 制之妙 咸取则于壑源 效像规模摹外为正 殊不知其宵虽等而蔑风骨 色泽虽润而无藏畜 体虽实而缜密乏理 味虽重而涩滞乏香 何所逃乎外焙哉 虽然 有外焙者 有浅焙者 盖浅焙之茶 去壑源为未远 制之能工 则色亦莹白 击拂有度 则体亦立汤 惟甘重香滑之味 稍远于正焙耳 于治外焙 则迎然可辨 其有甚者 又至于采柿叶桴榄之萌 相杂而造 时...

更多: 籍合网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68、 大观茶论 · 茶论

【原文】 尝谓首地而倒生 所以供人求者 其类下一 谷粟之于饥 丝枲之于寒① 虽庸人孺子皆知常须而日用 不以时岁之舒迫而可以兴废也 至若茶之为物 擅瓯闽之秀气 钟山川之灵禀 祛襟涤滞 致清导和 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 中澹间洁 韵高致静 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本朝之兴 岁修建溪之贡② 尤团凤饼③ 名冠天下 而壑源之品 亦自此而盛 延及于今 百废俱兴 海内晏然 垂拱密勿④ 幸致无为 缙绅之士 韦布之流 沐浴膏泽 熏陶德化 盛以雅尚相推 从事茗饮 故近岁以来 采择之精 制作之工...

更多: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京东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69、 大观茶论 · 蒸压

【原文】 蒸压:茶之美恶、尤系于蒸芽压黄之得失 蒸太生则芽滑 故色清而味烈;过熟则芽烂 故茶色赤而不胶① 压久则气竭昧漓② 不及则色暗昧涩 蒸芽欲及熟而香 压黄欲膏尽急止 如此 则制造之功 十已得七、八矣 【注释】 ①茶色赤而不胶:胶 牢固 诗经·隰桑〉:“既具君子 德音孔胶” ②气竭味漓 漓 薄 〈司马光赋〉:“弃漓而归厚” ...

更多: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70、 大观茶论 · 制造

【原文】 制造:涤芽惟洁 濯器惟净① 蒸压惟其宜 研膏惟熟 焙火惟良 饮而有少砂者 涤濯之下精也;文理燥赤者 焙火之过熟也 夫造茶 先度日晷之短长② 均工力之众寡 会采择之多少 使一日造成 恐茶过宿 则害色味 【注释】 ①濯器惟净:濯 读音zhuo2 洗涤 〈孟子·离娄上〉:“清所濯缨 浊斯濯足矣” ②日晷:晷 读音gui3 日影 引申为时光 ...

更多: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京东

71、 大观茶论 · 鉴辩

【原文】 鉴辩:茶之范度不同 如人之有首面也 膏稀者 其肤蹙以文;膏稠者 其理歙以实;即日成者 其色则青紫;越宿制造者 其色则惨黑 有肥凝如赤蜡者 末虽白 受汤则黄;有缜密如苍玉者 末虽灰 受汤愈白 有光华外暴而中暗者 有明白内备而表质者 其首面之异同 难以慨论 要之 色莹彻而不驳 质缤绎而不浮 举之凝结 碾之则铿然 可验其为精品也 有得于言意之表者 可以心解 又有贪利之民 购求外焙已采之芽 假以制造 碎已成之饼 易以范模 虽名氏采制似之 其肤理色泽 何所逃于鉴赏哉 ...

更多: 上海图书馆 京东 万方数据 籍合网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72、 大观茶论 · 地产

【原文】地产:植产之地 崖必阳 圃必阴 盖石之性寒 其叶抑以瘠① 其味疏以薄② 必资阳和以发之;土之性敷③ 其叶疏以暴④ 其味强以肆⑤ 必资阴荫以节之 阴阳相济 则茶之滋长得其宜 【注释】 ①其叶抑以瘠:抑 受抑制;瘠 瘦小 ②其味疏以薄:疏 稀、少 〈老子〉:“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 ③土之性敷:敷 肥沃 敷腴 ④真叶疏以暴:疏 疏展、充分展开 暴 脱落 ⑤其味强以肆:肆 放纵无节制 ...

更多: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国图

73、 大观茶论 · 天时

【原文】天时:茶工作于惊蛰① 尤以得天时为急 轻寒 英华渐长;条达而不迫 茶工从容致力 故其色味两全 若或对[1]郁燠② 芽甲奋暴 促工暴力随稿 晷刻所迫 有蒸而未及压 压而未及研 研而未及制 茶黄留积 其色味所失已半 故焙人得茶天为庆 【注释】 ①茶工作于惊蛰: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广 在每年农历二月上旬 ②时[1]燠:[1] 读音yang4 日出 燠 读音yu4 闷热 [1]:“炀”字火旁换日旁 ...

更多: 京东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74、 大观茶论 · 采择

【原文】 采择:撷茶以黎明 见日则止 用爪断芽 不以指揉 虑气汗熏渍;茶不鲜洁 故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随 得芽则投诸水 凡牙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① 一枪一旗为拣芽② 一枪二旗为次之 余斯为下 茶之始芽萌则有白合 既撷则有鸟带③ 白合不去害茶味 鸟带不去害茶色 【注释】 ①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雀舌谷粒 茶芽刚刚萌生随即采摘 精制成茶后形似雀舌谷粒细小嫩香 后世“雀舌”成一种优质茶名 斗品 品位最上等的茶 ②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一旗 即一芽一叶 芽未展尖细如枪 叶已展有如旗帜 又称...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京东

75、 大观茶论 · 大观茶论

赵佶(1082~1135) 即宋徽宗 我国历史上出名的骄侈淫逸的帝王之一 性风流 有才气 书、画、词、文无一不精 存世有真书、草书 千字文卷 以及 雪江归棹 、 池塘秋晚 等画卷 大观茶论 是赵佶关于茶的专论 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 全书共二十篇 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其中“点茶”一篇 见解精辟 论述深刻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 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

更多: 国图 籍合网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76、 宣和北苑贡茶录 · 宣和北苑贡茶录

(宋)熊蕃 著 陆羽 茶经 、裴汶 茶述 皆不及建品 说者但谓二子未尝至闽 而不知物之发也 固自有时 盖昔者山川幽深 灵芽未露 至于唐末 然后北苑出为之最 是时 伪蜀辞臣毛文锡作 茶谱 亦第言建有紫笋 而蜡面乃产于福 五代之季 建属南唐 岁率诸县民 采茶北苑 初造研膏 继造蜡面 既又制有佳者 号日“京铤” 圣朝开宝末 下南唐 太平兴国初 特制龙凤模 遗使臣即北苑造团茶 以别庶饮 龙凤茶盖始于此 又一种茶 丛生石崖 枝叶尤茂 至道初有诏造之 别号“石乳” 又一种号“的乳” 又...

更多: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国图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77、 北苑别录 · 北苑别录

御 园 九窠十二陇 麦 窠 壤 园 龙 游 窠 小 苦 竹 苦竹里 鸡薮窠 苦 竹 鼯 鼠 窠 教练陇 凤凰山 苦 竹 园 大 小 焊 横 坑 猢游陇 张 坑 带 园 焙 东 中 历 东 际 西 际 官 平 石碎窠 上下官坑 虎 膝 窠 楼 陇 蕉 窠 新 园 大 楼 基 阮 坑 曾 坑 黄 际 马 鞍 山 林 园 和尚园 黄 淡 窠 吴 彦 山 罗汉山 水桑窠 铜 场 师 姑 园 灵 滋 苑马园 高[余田] 大 窠 头 小 山 右四十六所 广袤三十余里 自官平而上为内园 ...

更多: 国图▪文津 京东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78、 北苑别录 · 序言

建安之东三十里 有山日凤凰 其下直北苑 帝联诸焙 厥土赤壤 厥茶惟上上 太平兴国中 初为御焙 岁模龙凤 以羞贡篚 盖表珍异 庆历中 漕台益重其事 品数日增 制模目精 厥今茶自北苑上者 独冠天下 非人间所可得也 方春虫震蛰 千夫雷动 一时之盛 诚为伟观 故建人谓至建安而不诣北苑 与不至者同 仆因摄事 遂得研究其始末 姑摭共大概 条为十余类 日 北苑别录 云 ...

更多: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79、 北苑别录 · 北苑别录

四库全书著录 附在熊蕃贡茶录后 刊本有明说郛本;茶书全集本;五朝小说本;清古今图书集成本;读画斋丛书本;民国丛书集成本 前四种同一系统;第六种依照第五种排印 序跋除徐 、汪继壕二跋兼跋熊、赵二书外 有赵汝砺自序及后序 茶书全集本题作熊克撰 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和图书集成本题作宋无名氏撰 均是未看到汝砺后序 以致失考 全书正文约二千八百多字 旧注约七百字 汪继壕增注二千多字 述御园地址 采制方法 贡品种类及其数量 以及茶园管理等 赵汝励搜集了许多资料以补充“宣和北苑贡茶录”之不...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80、 岕茶汇抄 · 岕茶汇抄

岕茶汇抄 大半取材于冯可宾 岕茶笺 还钞于许次纾 茶疏 和熊明遇 罗岕茶记 刊本有昭代丛书本 张潮撰序和跋;有冒氏小品四种本 光绪乙酉(1885)刊;有冒氏丛书本 光绪己亥(1899)刊 冒襄(1611-1693) 字辟疆 号巢民 又号朴巢 江苏如皋人 冒襄幼有俊才 负时誉 史可法荐为监军 后又特用司李 皆不就 明亡后无意用世 性喜客 所居有朴巢、水绘园、深翠山房诸胜 擅池沼亭馆之景 四方名士 招致无虚日 晚年结匿峰庐 以图书自娱 有 水绘园诗文集 、 朴巢诗文集 及 影梅...

更多: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京东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