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医方简义 · 卷四

心经病菌怔忡健忘恩负义不眠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其性柔 其体阴 其用灵 患怔忡者 定知忧劳太过 每多抑济之非不来助忡者人治不足宜下一癫者 阴病也 经云 重阴者癫 或歌或笑 如醉如迷 其甚至不知秽洁 其候多静而昏一狂者 阳病也 经云 重阳者狂 狂妄难千 由大惊大怒得之 邪在肝胆胃三经 而治法乃愈一痫者 痰迷心窍 阻其灵明之气 古云 一阴一阳变乱谓之痫 须辨明五脏五声 以分牛时肢名马者名羊痫 如两手如舞 面赤 声焦如鸡鸣者 曰鸡痫 皆不外乎五志之火 动扰不宁 痰阻 [卷四\...

更多: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京东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182、 医方简义 · 卷五

[卷五] 妇人辨论 读诸大家书 知女科与男子分立一科 金匮要略中着妇科三篇 妊娠 产后 杂症 大略已男子女命血精别样 而十二经脉 所行之终始 五脏之定位 则一也 岂得以女人脉位反背倒置乎 故言妇人之症 多与男子同 惟行经胎产与男子异耳 兹特举所异者逐一详述 以备吾侪参考 凡所同者 悉照男子治例 不当复赘 又凡金匮所有之治法 兹不复述 宜宗金匮可也调经带下白淫白淋气淋劳淋七疝症瘕五积且夫经者 常也 营运有常 一月一行 故名月信 信 约信也 如约信之有定期也 又曰则溢月事生血所...

更多: 国图▪文津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183、 医方考 · 医方考内容细目

序 [卷一] 中风门第一 [卷一\中风门第一] 乌梅擦牙关方 [卷一\中风门第一] 稀涎散 [卷一\中风门第一] 通顶散 [卷一\中风门第一] 苏合香丸 [卷一\中风门第一] 许胤宗黄防风汤熏蒸法 [卷一\中风门第一] 二陈汤 [卷一\中风门第一] 四君子汤加竹沥姜汁方 [卷一\中风门第一] 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方 [卷一\中风门第一] 八味顺气散 [卷一\中风门第一] 乌药顺气散 [卷一\中风门第一] 牵正散 [卷一\中风门第一] 星香汤 [卷一\中风门第一] 省风汤 ...

更多: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国图

184、 医方集宜 · 卷之二

[卷之二\伤寒门] 小序 伤寒一科自仲景先师而下得其旨趣者几人哉予考之治伤寒有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盖变迁之不定反复之无常运气匪明不能知阴阳之消长主客匪辨不能知时月之盛衰是亦难矣必也明素难精脉理分经络然后方可施治其大要无出乎表里阴阳虚实寒热八者而已矧内伤有似于外感一或少差悬隔霄壤东垣立内外伤辨明且备矣而丹溪亦云千世之下得旨趣者惟东垣而已故治法当对症斟方表则汗里则下表里汗下之法少有未当则死生之系岂小小哉 [卷之二\伤寒门] 病源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

更多: 国图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京东 籍合网

185、 医方集宜 · 卷之五

[卷之五] 头痛门 (附眉棱痛) [卷之五\头痛门] 病源 风寒痰厥肾虚血气虚夫诸阳脉会于头面故风寒之邪从外而入客于经络令人振寒头痛亦有七情不顺胸膈停痰厥而头痛厥者逆也逆壅而冲于头也肾虚头痛由体虚之人禀赋素弱相火妄动嗜欲无时以致精滑盗汗此下虚而上实也有妇人新产之后大伤气血亦令头痛至于真头痛者甚则脑尽痛手足寒至节者死又有头疯一症与头痛无异但新旧浅深之不同耳盖诸痛不一当究其所因而治之 [卷之五\头痛门] 形证 仲景云头痛颈项强急恶寒身重此伤寒头痛也内经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国图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186、 医方集宜 · 卷之六

[卷之六\眼目门] 五轮见证 眼两角大小属心为血轮病则赤脉上生昏热肿痛赤烂多生浮翳血灌瞳仁大先赤而敷小左眼先患而敷右眼其病在心黑精属肝为风轮病则昏暗黑花头痛有泪其病在肝上下两胞属脾为肉轮病则眼胞肿起肉侵睛外生小块在廓名曰偷针拳毛倒睫其病在脾白眼属肺为气轮病则白睛肿起多生瘀肉有泪白膜侵睛名曰气障其病在肺瞳仁属肾为水轮病则眼目昏暗瞳青仁绿头痛冷泪观人物若堆烟视太阳如水花久成青盲内障其病在肾 [卷之六\眼目门] 八廓见证 关泉廓病在瘀肉侵睛属小肠水谷廓病主额角常眵泪多黑花属脾胃会...

更多: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文津 国图

187、 医方集宜 · 卷之七

[卷之七\妇人门] 调经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大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天谓天真之气降癸谓癸水名故云天癸也然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肾气全盛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所谓之月事者平和之气常以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也若遇经脉行时最宜谨于调理将理失宜似产后一般受病轻为宿疾重则死矣盖被惊则血气错乱经脉渐然不行运于身则为血分痨瘵等病者其时劳力则生虚热变为疼痛之根若恚怒则气逆气逆则血逆逆于腰腿则作痛肿过期即安也且如崩漏不止之症先因心火亢盛于是血脉泛溢以致肝实而不纳血出纳之道遂废...

更多: 国图▪文津 京东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188、 医方集宜 · 卷之九

[卷之九\痘疹门] 病源 魏氏曰痘者豆也因象而立名也顺则形顺否则逆其为证也根于精血之初而成于淫火之后男女媾精欲因火生火因欲炽精血成形而火即中乎体待时而发发必假乎气血痘症生焉毒非气弗领非血弗载使气不盛何能逐其毒血不荣何能任其毒盖气血领载之功赖于元气元气充实则易保痊若痘有稀稠乃受毒之浅深而吉凶生死于此系焉或遇时气之发动者乃天地之邪气与人身之遗毒相感而类从也夫小儿痘疹虽禀受胎中三液秽毒未有不因外感内伤相搏而成也其始发热与伤风相似于疑似之间须当微微发表先表散毒瓦斯否则毒瓦斯在脏而成...

更多: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189、 医方集解 · 补养之剂第一

补者 补其所不足也;养者 栽培之、将护之 使得生遂条达 而不受戕贼之患也 人之气禀 罕得其平 有偏于阳而阴不足者 有偏于阴而阳不足者 故必假药以滋助之 而又须优已病铸兵 [补养之剂第一] 六味地黄丸 (钱氏仲阳因仲景八味丸减去桂附 以治小儿 以小儿纯阳 故减附桂 今用通治大小证治肝肾不足 真阴亏损 精血枯竭 憔悴羸弱 腰痛足酸 自汗盗汗 水泛为痰 (仲景曰∶气虚有痰 宜肾气丸补而逐之 丹溪曰∶久病阴火上升 津液生痰不生血 宜补血以制相火 其痰自除 )发热咳嗽(肾虚则移热于肺...

更多: 国图▪文津 京东 知网万方 籍合网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190、 医方集解 · 发表之剂第二

发者 升之、散之、汗之也;表者 对里而言也 三阳为表 三阴为里 而太阳为表之表 阳明为表之里 少阳为半表半里也 邪之伤人 先中于表 以渐而入于里 始自太阳 以及汗之误补筋脉 [发表之剂第二] 麻黄汤 (仲景)治伤寒太阳证 邪气在表 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痛、项背强 恶寒恶风(但有一毫头痛恶寒 尚为在表) 无汗而喘 脉浮而紧(寒邪外束 阳不得越 故郁而为热 经曰∶人之伤寒 则为病热 寒国中人 必先在表 即足太阳寒水之经 太阳为诸阳主气 乃一身纲维 本经之脉 起目、上脑下...

更多: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国图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京东

191、 医方集解 · 涌吐之剂第三

邪在表宜汗 在上焦宜吐 在中下宜下 此汗吐下三法也 若邪在上焦而反下之 则逆其性汗下多矣 朱丹溪曰∶吐中就有发散之义 张子和曰∶诸汗法古方多用之 惟以吐发汗者 世罕知之 [涌吐之剂第三] 瓜蒂散 (仲景)治卒中痰迷 涎潮壅盛 颠狂烦乱 人事昏沉 五痫痰壅;及火气上冲 喉不得息 食填太阴 欲吐不出(痰壅上膈 火气上冲 食停上脘 并当用吐法) 伤寒如桂枝证 头不痛、项不强 寸脉微浮 胸中痞硬 气上冲喉不得息者 胸有寒也 当吐之(汗出恶风 头痛项强 为桂枝证 俱为邪在表;今无头痛...

更多: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国图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192、 医方集解 · 攻里之剂第四

邪在表宜汗 邪入里宜下 人之一身 元气周流 不能容纤芥之邪 稍有滞碍 则壅塞经络 隔遏阴阳而为病矣 或寒或热 或气或血 或痰或食 为证不一 轻则消而导之 重必攻须者 [攻里之剂第四] 大承气汤 (仲景)治伤寒阳明腑证 阳邪入里 胃实不大便 发热谵语 自汗出 不恶寒 痞满燥实坚全见;杂病三焦大热 脉沉实者(阳明外证 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是也 此为在经 仍当汗散 若热邪已入胃腑 痞满燥实坚全见者 为当下 实则谵语乱言无次也 虚则郑声一语频言也 阳明多血多气 法多自汗 过汗亡液 ...

更多: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万方数据 京东 国图 国图▪文津

193、 医方集解 · 和解之剂第六

邪在表宜汗 在上宜吐 在里宜下;若在半表半里 则从中治 宜和解 故仲景于少阳证 而以汗吐下三者为戒也 昔贤云∶或热病脉躁盛而不得汗者 阳脉之极也 死 然有当和解剂 [和解之剂第六] 小柴胡汤 (仲景)治伤寒中风少阳证 往来寒热 胸胁痞满 默默不欲食 心烦喜呕;或腹中痛 或胁下痛 或渴 或咳 或利 或悸 小便不利 口苦耳聋 脉弦;或汗后余热不解;及春月时嗽 疟发寒热 妇人伤寒热入血室(寒为阴 热为阳;里为阴 表为阳;邪客于半表半里 阴出与阳争 阴胜则寒;阳入与阴争 阳胜则热;...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国图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京东

194、 医方集解 · 理气之剂第七

经曰∶诸气郁 皆属于肺 又曰∶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寒则气收 热则气泄 惊则气乱 劳则气耗 思则气结 九气不同 百病皆生于气也 夫人身之所恃出入升行者志过冲和证矣 无病之时 宜保之养之 和之顺之;病作之时 当审其何经何证 寒热虚实而补泻之 [理气之剂第七] 补中益气汤(东垣) 治烦劳内伤 身热心烦 头痛恶寒 懒言恶食 脉洪大而虚 或喘或渴 或阳虚自汗(宜本汤加麻黄根、浮小麦 升、柴俱宜蜜水炒过 欲其引参、至表 故又不可缺) 或气虚不能摄血 或疟痢脾虚 久不...

更多: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国图 籍合网

195、 医方集解 · 理血之剂第八

人身之中 气为卫、血为营 经曰∶营者 水谷之精也 调和五脏 洒陈于六腑 乃能入于视 而能也;血于热则病 [理血之剂第八] 四物汤 治一切血虚 及妇人经病(月经先期为热 后期为寒、为虚、为郁、为痰 朱丹溪曰∶经水者 阴血也 阴必从阳 故其色红 上应于月 其行有常 故名曰经 为气之配 因气而行 成块者气之凝 将行而痛者气之滞 行后作痛者 气血俱虚也 色淡亦虚也 错经妄行者气之乱 紫者气之热 黑则热之甚也 今人见紫黑作痛成块 率指为风冷乘之 而用温热之剂 祸不旋踵矣 经曰∶亢则害...

更多: 籍合网 知网万方 京东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国图

196、 医方集解 · 清暑之剂第十一

暑为阳邪 心属离火 故暑先入心 从其类也 巳月六阳尽出于地上 此气之浮也 经曰∶暑 伤暑巨室中暑则肺 [清暑之剂第十一] 四味香薷饮 治一切感冒暑气 皮肤蒸热 头痛头重 自汗肢倦 或烦渴 或吐泻(暑为阳热 故蒸热;暑必兼湿 故自汗;暑湿干心则烦 干肺则渴 干脾则吐利 上蒸于头则重而痛;暑能伤气 香薷(一两)浓朴(姜汁炒)扁豆(炒 五钱)黄连(姜炒 三钱 )冷服(香薷辛热 必此手少阴、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 香薷辛温香散 能入脾肺气分 发越阳气 以散皮肤之清;饮冷则愈变 刻害头...

更多: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国图 京东

197、 医方集解 · 利湿之剂第十二

湿为阴邪 经曰∶地之湿气盛 则害皮肉筋脉 又曰∶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 湿者 土之气坐有知人感者 [利湿之剂第十二] 五苓散 治太阳病发汗后 大汗出 胃中干 烦躁不得眠 欲饮水者 少少与之 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 小便不利 微热消渴者 此汤主之(脉浮为表证仍在 便秘热渴为腑证已急 用此两解表里);及中风发热 六七日不解而烦 有表里证 渴欲饮水 水入即吐 名曰水逆(表以外证未罢言 里以烦渴属腑言 邪热挟积饮上逆 故外水格而不入);及伤寒痞满 服泻心汤不解 渴而烦躁 小便不利(功擅荡...

更多: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国图 上海图书馆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知网万方

198、 医方集解 · 收涩之剂第十七

滑则气脱 脱则散而不收 必得酸涩之药 敛其耗散 而后发者可返 脱者可收也 如汗出崩血阴 [收涩之剂第十七] 赤石脂禹余粮汤 (仲景)治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 心中痞硬;服泻心汤已 复以他药下之 利不止 医以理中与之 止者赤石脂禹余粮 等分 杵碎 煎 此手阳明药也 涩可去脱 重可达下 石脂、余粮之涩以止脱 重以固下 甘以益气(李先知 [收涩之剂第十七] 桃花汤 (仲景)治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 腹痛 小便不利 下利不止 便脓血者(成氏曰∶阳明下利便脓血者 协热也;少阴下利腹痛便脓血...

更多: 籍合网 京东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国图

199、 医方集解 · 救急良方第二十二

人之以疾病死而得终其天年者 虽不幸犹幸也 乃有暴横之遭 大如缢溺砒蛊蛇犬之伤 小如而救活 [救急良方第二十二] 暴死 凡人涎潮于心 卒然倒仆 急扶入暖室 扶策正坐 用火炭沃醋 使醋气冲入病患鼻中 良及两凡人卒然昏倒 身冷无痰 此名气厥(亦名中气 若身温有痰者 则名中风) 但扶正坐 凡冬月中寒卒倒 身强口噤 手足厥冷 如无医药 当浓煎姜汤灌之 冻死有气者 以灰炒热盛囊中 熨其心头 冷即易之 若遂以火烘 冷与火争必死;浴以热汤亦死 或用姜汁、热酒各半温服 凡暑月道中中热卒死 以...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籍合网 知网万方 孔夫子旧书网

200、 医方集解 · 勿药元诠第二十三

勿药元诠第二十三 人之有生 备五官百骸之躯 具圣知中和之德 所系非细也 不加葆摄 恣其戕伤 使中道未病聊谨 [勿药元诠第二十三] 上古天真论 内经·上古天真论 曰∶上古之人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保生之法 食饮有节 起居有时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具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逆于生乐 起居无节 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 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勿药元诠第二十三] 调息 调息一法 贯彻三教 大之可以入道 小用...

更多: 国图 知网万方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