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台湾文献丛刊187 清仁宗实录选辑 · 嘉慶十八年

嘉慶十八年(一八一三、癸酉)春月二十一日(己丑) 諭軍機大臣等:『汪伊志等奏「閩、浙兩省舟師節次報獲盜犯」一摺 據稱「該省洋盜節經嚴飭舟師分催緝捕 現計水、陸先後拏獲洋盜、奸民共二百五十三犯;其黃茂匪幫 經舟師追捕 原船已被擊碎無存 黃茂一犯 僅坐小漁船一隻 率夥十人在洋竄匿;現分飭各舟師加緊追捕」等語 前此地方文武各官往往狃於招撫之說 以圖將就了事 不思此等奸民稔惡多年 商民受其屠毒至為慘酷 一經投首 得以倖逃法網;而該匪等投首後 轉瞬間又故智復萌 逃逸下海 勾結舊日夥匪...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182、 台湾文献丛刊187 清仁宗实录选辑 · 嘉慶十九年

嘉慶十九年(一八一四、甲戌)春正月十一日(癸酉) 諭軍機大臣等:『汪志伊等奏:「閩省牌甲保長 人多畏避承充 皆由易於招怨 今擬將緝拏人犯、催徵錢糧二事不派牌甲保長 專責以編查戶口、稽察匪類 凡有匪徒藏匿 令其密稟地方官作為訪聞 俾免招怨」等語 人果存心公正 何慮怨尤 惟私心不免 遂喜市恩而畏招怨 近日內外臣工 竟成通病;此等微末牌長 又何足責 所有緝拏人犯、催徵錢糧二事 自無庸再派伊等管理 至於責以稽查戶口 即當予以糾察之權 如果地方藏匿匪徒 正當令其指名首報 俾匪黨共知畏...

更多: 籍合网 国图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京东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83、 台湾文献丛刊187 清仁宗实录选辑 · 嘉慶二十二年

嘉慶二十二年(一八一七、丁丑)春二月初九日(癸未) 以廣東按察使明山為福建布政使 --見「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三百二十七 三月甲辰朔 閩浙總督汪志伊因病解任 以廣東巡撫董教增為閩浙總督 十六日(己未) 調福建漳州鎮總兵官許松年為直隸天津鎮總兵官 以前任廣東陽江鎮總兵官馬建紀為漳州鎮總兵官 --以上見「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三百二十八 夏五月二十七日(庚午) 諭內閣:『……王紹蘭著照部議革職」 以貴州布政使史致光為福建巡撫 --以上見「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三百三十 秋九月...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京东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184、 台湾文献丛刊188 清宣宗实录选辑 · 弁言

清宣宗(道光)在位二十九年又六月(自嘉慶二十五年八月到道光三十年正月);他的「實錄」分訂一五 冊 就時間來說 二十九年又六月並不算長 但它在中國近代史上 卻是一個劃時代的時期 這就因為在這時期 發生了中、英兩國的所謂「鴉片戰爭」;並因這一戰爭而訂下了「江寧條約」 在此以前 中國閉關自守 自稱「天朝」;從此以後 形勢一變 幾遭瓜分 道光的禁煙政策 不能不說是正確的;但是 他對國內外情勢的無知 卻是駭人聽聞的 他對英國打仗 卻不知道英國在什麼地方 他以為英、俄是壤土相接的;他一...

更多: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籍合网 知网万方 国图▪文津 京东

185、 台湾文献丛刊221 清史讲义选录 · 弁言

本書系選錄「清史講義」中第三章「遼東之戰爭」、第四章「遼西之戰爭」、第六章「本朝之定鼎及明室之偏安」、第七章「桂王之割據」、第八章「三藩之亂」、第九章「臺灣之收服」、第十章「中西國際之由來」、第二十三章「鴉片戰爭」等八章之全部及第二十一章「嘉慶朝各省之叛亂」中「海賊之起源」、「李長庚與蔡牽之海上角逐」、「李長庚之戰死」、「海賊之消滅」四節而成 「清史講義」原名「本朝史講義」 系汪榮寶先生於清末執教譯學館時所撰之教本 近由著者哲嗣公紀先生印行;乃經選錄合於「臺灣文獻叢刊」部份...

更多: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186、 台湾文献丛刊221 清史讲义选录 · 四、桂王之割據

桂王之立及廣州之降明自福王南渡 而黃河流域久非其所有 自南都瓦解 而長江流域復失太半;及魯、唐繼敗 而後東海沿岸亦盡入於本朝之版圖 三年之間 形見勢絀 於時朝野人物死亡略盡;而尚有崎嶇危難之中折而不撓、窮而益奮者 湖南則何勝蛟 而兩廣則瞿式耜 唐藩之覆也 式耜與兩廣督臣丁魁楚方在肇慶 議所當立 乃共迎桂王由榔(神宗孫)於梧州 順治三年十月 王稱帝 頒詔湖南、云、貴諸省 以魁楚、式耜及故尚書呂大器為大學士;騰蛟聞之 亦與云、貴督師堵允錫連署勸進 先是贛州受圍 唐王遣大學士蘇觀...

更多: 上海图书馆 京东 知网万方 籍合网 国图▪文津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187、 台湾文献丛刊221 清史讲义选录 · 八、嘉慶朝之叛亂(摘錄)

海賊之起原當教匪發難、西北騷動之際 而東南沿海有海賊之亂 共劇烈蓋亦不下於教匪 自康熙二十四年海禁大開 內外市舶往來江、浙、閩、粵沿岸者不絕 及乾隆末 安南阮光平父子以力征經營得國 生財政上之困難 不得已而以盜賊政略為補苴之策 乃招瀕海亡命 資以師船 誘以爵賞 令劫近海商舶佐國用 自是夷艇出沒粵海 夏至秋歸 大為商民患 已而內地悍民附之 或受安南總兵若王侯敕印 為之嚮導 益深入閩、浙 有鳳尾幫、水澳幫等目 朝廷未嘗不知安南政府發縱指示之罪 顧以西事方亟 不暇窮治 惟責地方大...

更多: 籍合网 知网万方 上海图书馆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京东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88、 台湾文献丛刊222 台湾兵备手抄 · 臺澎新章營制

鎮中營:馬兵二名 戰兵一百九十名 守兵二百七十四名;共馬戰守兵四百六十六名 又稿字識號令手三十二名 鎮左營:馬兵三名 戰兵一百七十七名 守兵二百五十五名;共馬戰守兵四百三十五名 又稿字識號令手十二名 道標中營:馬兵三名 戰兵一百八十六名 守兵二百七十二名;共馬戰守兵四百六十一名 又稿字識號令手五名 城守左軍:戰兵一百三十名 守兵一百八十三名;共戰守兵三百一十三名 又稿字識號令手十二名 城守右軍:戰兵一百五十四名 守兵二百二十五名;共戰守兵三百七十九名 又稿字識號令手四名 南...

更多: 知网万方 京东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189、 台湾文献丛刊222 台湾兵备手抄 · 臺巡事項

南北巡預先數日前 向左軍府汛衙門取白牌一支 明油紙一張 大條紅紗一只 小鐵釘二十四支 竹板四枝 以上數件係發馬牌用的 又欲臺巡數日前 查明帥字旗 隊伍旗;頂馬官紅紬弓箭套一副 油布漆紅一副;擺馬官月紬弓箭套二副;油布套二副 背印背令 黃帶三條 小印箱 黃紬披綿印箱套一個 紅紬金字封條二條;令箭月紬套二個 油布套二個 以上數件交管太平庫收的 前數日取臺來看 若有破壞不堪用 即將舊物拏到營中吩咐換新回來 仍交管太平庫收存 臺巡應用物件 前數日向臺灣縣辦差取來油紙、葉簍(四行八人...

更多: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190、 台湾文献丛刊222 台湾兵备手抄 · 部頒鎗靶箭靶定式

一、各省營中鎗靶式樣 毋得過於寬大 演放坐鎗 其靶高二尺 寬九寸 厚一寸;座長一尺二寸 寬五寸 厚三寸 演放立鎗 其靶高五尺 寬二尺六分 一、各省營中演箭布靶式樣 高四尺七寸 寬一尺 如有擅用高寬布靶者 查明參奏 照違制例議處 ...

更多: 籍合网 上海图书馆 孔夫子旧书网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万方数据 京东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191、 台湾文献丛刊222 台湾兵备手抄 · 臺灣府城操陣號令

中軍請令 砲三聲 起五色旗振隊 點鼓四聲 馬兵上馬 官廳前令旗招砲三聲 黃旗起 調馬隊 藍旗起 調弓箭隊 白旅起 調牌隊 紅旗起 調鳥鎗隊 黑旗起 調砲隊 ——壽字陣止 起五色旗 各隊分步定 起四方旗 看月臺下吹海螺三聲止 起五色旗七分 海底腳 招砲三聲 起四方旗 隊內吹海螺止 起紅旗 點鼓五聲 鳴金一聲 鼓連二聲 紅旗押連四疊 接下連環 看月臺下令旗止 陞砲一聲 又一疊接下進連環 看月臺下令旗止 砲一聲 起藍旗 調弓箭隊 謝三聲 砲一聲 起白旗 調牌隊 謝三聲 砲一聲 起...

更多: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92、 台湾文献丛刊222 台湾兵备手抄 · 臺灣郡城水陸合操大小隊弁兵名數

六營合操大隊 共二十六隊 分左右儀 左儀十三隊 右儀十三隊 共馬隊二隊 每隊配兵十二名 共兵二十四名 共弓箭隊四隊 每隊配兵二十八名 共兵一百十二名 共藤牌隊四隊 每隊配兵二十八名 共兵一百十二名 共大砲隊四隊 每隊配兵三十二名 共兵一百二十名 共鳥鎗隊十二隊 每隊配兵五十名 共兵六百名 執令、請令、管隊並布房、點鼓大小員弁共三十五員 布房、本城並雜項共配兵五百五十三名 合共弁兵一千五百六十四員名 四營小隊四隊 分左右儀 左、右儀 二、二隊 每隊配兵三十八名 共兵一百五十二...

更多: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上海图书馆 国图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孔夫子旧书网 知网万方

193、 台湾文献丛刊222 台湾兵备手抄 · 郡城砲位

自康熙二十一年制府姚啟聖謀取臺灣 二十二年施將軍攻克澎湖 二十三年議設府縣三縣 雍正元年 添設彰化縣 仍將郡城週植莿竹 設東西南北大小共八城門 乾隆元年 易為石堞釘鐵更城門 道光十二年張丙亂後 各城門增建月城 惟大西門係商旅輻輳之區 將月城置在海濱 又紳士捐建城上砲臺 郡城周圍長二千五百二十丈(府誌載二千一百四十七丈) 外高一丈八尺 內高一丈七尺 底寬二丈 頂寬一丈五尺 係四縣分管 垛牆三千九百一十二垛 道光十二年善後 添建月城五座 添垛牆三百九十九垛 合共垛牆四千三百一十...

更多: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籍合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知网万方 万方数据 上海图书馆 国图▪文津 京东

194、 台湾文献丛刊222 台湾兵备手抄 · 同治八年裁兵加餉臺澎定額官兵汛塘

鎮中左道標官兵俱駐郡城 向無分管汛地 城守左軍舊章六汛六塘 新章裁去六塘 實存六汛 城守右軍舊章七汛十二塘 新章裁去十一塘 實存七汛一塘 南路營舊章七汛八塘 新章裁去一汛八塘 實存六汛 下淡水營舊章七汛四塘 新章裁去四塘 實存七汛 嘉義營舊章十三汛八塘 新章裁去三汛三塘 實存十汛五塘 北路中營舊章十二汛十塘 新章裁去四汛四塘 實存八汛六塘 北路右營舊章九汛七塘 新章裁去三塘 實存九汛四塘 艋舺營陸路舊章七汛三塘 新章裁去一塘 實存七汛二塘 滬尾水師舊章四汛二塘 新章汛塘無裁...

更多: 孔夫子旧书网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国图 国图▪文津 籍合网 京东 上海图书馆 知网万方

195、 台湾文献丛刊222 台湾兵备手抄 · 劄發簡明告示

為劄發事:照得本鎮所部勇丁此次特委該哨官等帶往嘉義、彰化一帶擇要駐紮 原為緝捕盜匪 保衛地方起見 誠恐不肖勇丁作奸犯科 有干禁令 特具簡明告示 俾知有所儆懼 合亟劄發 為此劄仰該哨官等立將發來告示實貼曉諭 仍須隨時嚴加約束 不准滋生事端 如敢故違 立即照例究辦 該哨官等亦須自愛 申明紀律 毋得稍有瞻徇故縱 致負委任 是為至要 切切 特扎 一劄嘉義哨官范中林彰化哨官李文連中哨哨官郭官就等 計發嘉義告示十張彰化告示十張 嘉義縣貼茅港尾、下加冬、水掘頭、三坎店、十二街頭、東南西北...

更多: 籍合网 京东 国图▪文津 上海图书馆 万方数据 国图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196、 台湾文献丛刊222 台湾兵备手抄 · 牌示南巡日期

為曉諭事:照得本鎮定於十月□日自郡起程 前往南路一帶巡查地方營伍及考閱官兵技藝 查驗倉庫、錢糧、軍裝、器械、馬匹、銀兩等項 合行遣牌知 為此 牌仰沿途經過營汛莊社人等知悉:凡官兵各守汛地 不許遠離迎送 本鎮所帶隨從員役中伙飯食薪蔬 一切俱係按照市價自行買備 從不擾累兵民 如有汛弁以及隨從員役藉稱備辦 應 任意科派需索者 許爾等即赴行轅喊稟 立掌重究不貸 各宜凜遵毋違 須牌 右牌仰沿途經過各營汛官兵、鄉保、通事、民番人等知悉 准此 ...

更多: 籍合网 万方数据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上海图书馆 国图

197、 台湾文献丛刊223 续碑传选集 · 弁言

清代自道光年間嘉興錢儀吉(衎石)彙纂「碑傳集」以後 宣統時江陰繆荃孫(藝風)、民初江都閔爾昌相繼纂有「續碑傳集」八十卷(江楚編譯書局刊校)與「碑傳集補」六十卷(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印行) 按錢集纂至嘉慶朝止 繆集續自道光朝以訖光緒末年;閔集既續晚出之文 並補道、咸以上所遺 我們曾就錢集選取有關南明與鄭氏以及其後臺灣史事直接、間接關係的碑傳 輯有「碑傳選集」一種(列為「文叢」第二二 種);現再據繆、閔兩集選輯「續碑傳選集」一種 以為前輯之續 這本「選集」所取碑傳共有六十人 計採...

更多: 国图 籍合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京东 孔夫子旧书网 万方数据

198、 台湾文献丛刊223 续碑传选集 · 補錄

朱之瑜、張斐 朱、張二先生傳 金廷韶 金主事傳 陳恭尹 明世襲錦衣僉事懷遠將軍陳元孝先生傳 溫睿臨 溫睿臨傳(「湖州府志」) ·朱之瑜、張斐 朱、張二先生傳荀任 朱之瑜 宇魯嶼 號舜水;餘姚諸生 後朱永祐、張肯堂、吳鍾巒學 崇禎十七年 特徵不就 弘光一年 復徵不就;授江西按察使司副使兼兵部職方清吏司郎中、監方國安軍 復不拜 被劾 避於舟山 永曆五年 □兵屠城 肯堂等死之;瑜知事既去 豫避日本 移交趾 復還舟山 尋將之越南而風不利 再至日本 又還舟山:其旨欲乞外援以圖光復 乃...

更多: 上海图书馆 京东 万方数据 籍合网 国图▪文津 知网万方 国图 孔夫子旧书网

199、 台湾文献丛刊224 台湾诗荟杂文钞 · 文存

先王父墓誌 ·先王父墓誌鄭克塽 延平郡王薨於東都 穸石之文必有銘誌 餘居臺南 久訪未得;即王遺壟 亦無知者 唯歸葬後 克塽重撰墓誌僅載世系而事功不敢一言 蓋有所忌也;今錄於左 他日苟得前誌而讀之 必足以補舊史之缺 王父諱成功 字明儼 號大木;姓鄭氏 先世自光州固始縣入閩 居漳、居粵之潮;至始祖隱石公 乃移於泉之南安縣楊子山下石井鄉 遂世為南安人 數傳至八世祖樂齋公 樂齋公傳于野公 于野公傳西庭公 西庭公傳象庭公 象庭公傳曾大父飛黃公 實生王父 曾大父丈夫子六 王父居長;再傳...

更多: 国图 国图▪文津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籍合网 孔夫子旧书网 京东

200、 台湾文献丛刊224 台湾诗荟杂文钞 · 傳記

梁鈍庵先生傳 ·梁鈍庵先生傳林資修 梁鈍庵先生成楠 字子嘉;廣東三水人 少負氣 嘗以事忤文宗 將繩以法 遂出走 歷游吳、楚戎幕 落落無所合;憤而渡臺 為棟軍掌書記 當是時 巡撫劉銘傳方倚棟軍以治番 私牘公務日或數至 主文者每辭不達意;至是壁壘一新 銘傳奇之 詢主將以文出誰手 告之 且薦其才 光緒十二年 東勢角置撫墾分局 檄主之 先是 漢、番隔絕 番怒則殺人 窮則來媾;既媾而又殺人 則諉過他族 當事者每不能懲辦 終亦無如何也 諸番僻處深山 不相往來 恆合數社用一通事 出好興戎...

更多: 万方数据 京东 知网万方 国图 籍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