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疏义

[唐] 赵志坚 著

道生章第五

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至无也,一妙有也。至无不无,能生于一。道是一体,一是道气。气因体生,故云道生一。道虽生一,还在一中,神用资通,粗妙异耳。一外本道,元无亏减。一者,元气也。亦曰:太和以数言之谓之一,以德言之谓之和。为气之始复云元。气妙有不有,无色无声,不有而有,能生于二。二者粗气谓阴阳也。且一之为物也,从无涉有,至微至妙,理殊空寂,不得言无,器象未形,不可言有,包含万象,混在其中,有神用能清能浊,清气为阳,浊气为阴,阴阳同出,故云生二。阴阳分判,一布二事,二外本一,全然若旧。二又生三,三者形质已具,谓天地人也。纯阳清而为天,纯阴浊而为地,和气为人。和者一气兼阴阳之妙,三合为和。若以和清浊而为天地人者,此便以三生三。今言二生三,生为和,是一气布在二中,故唯言二。亦犹道遍三才,直以天地人为三,不可兼道为四。其天地人各怀阴阳和三气备足,然天地人外,阴阳和本气亦无耗损,其天地阴阳万物,若无和气不能自立,况能生物乎。已上从无适有,自妙向粗,谓之生非如今日以形相生也。其人始生而得和清浊二气,虚凝聚结,化生成形,其神识即和道之精秀,与天地同受气而生。故西升经云: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是也。三生万物者,天地生万物,人又生人,兼长养之,万物咸得遂性。自此之后,皆是阴阳交感,以形相生,故云三生万物也。下五句二。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负,背也。抱,向也。冲,中也。人以背后为阴,故言负。心前为阳,故言抱。和气在中,通贯阴阳,调和腑脏然后形神全具,故云冲气以为和。草木从地而生,向天而长,同是负阴抱阳,等有和气,但无识异耳。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此下明情欲萌生,爱恶斯起,则是众生造业之始。孤、寡、不谷,众人同恶,唯图富贵以自益,人共不与,反更害之。王公取孤、寡以自目,人共爱之。下两句三。

故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物者,人之总称。王公以孤、寡自目,此自损也。终居富贵而益也。众人损物利己益之也。自益招损众人也。此文通结前后,下五句四。

人之所教,亦我义教之。

亦,易也。俗人所教,莫不易我无为之法,而行有为之教,故心无谦损,命有夭殇。

强梁者不得其死。

勇悍果决,损人益己,自强若梁,众物摧押,中途夭折,非理而亡,既非善终,不得其理而死。

吾将以为教父。

吾,老君也。父,本也。老君为强梁之徒,死不得免,故说自损抑之。教以为学者之本,校量损益,明示将来。此章初说生源使人思慕,后陈祸咎令知畏舍,此则前招后劝者,务使去末归本也。